那么蘋果為何要選擇妥協?除了我們可以看到的妥協給蘋果帶來的巨大收益之外,還有幾方面的因素:其一是新興市場的崛起之變。眾所周知,老牌的歐美市場逐漸趨于飽和,增長幅度乏力,尤其是高端市場的增速下滑,而這恰恰是蘋果的市場。
相反,新興市場的崛起和需求異常龐大,這個市場對于蘋果的貢獻也越來越大,比如中國市場。因此迎合新興市場的需求就成為蘋果的需求。比如大屏手機在新興市場非常流行,蘋果就要迎合這種改變,據悉iPhone6就會有5.5吋推出。
其二是用戶群體的應用之需。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越來越習慣用智能手機代替其它的終端產品,比如電腦等。這樣在手機上的應用和操作會非常頻繁,原有的小屏幕就顯得捉襟見肘了,這時候大屏手機的出現正好填補了用戶需求的空白,讓人們可以借助手機獲得更多的應用體驗,進而開始良性循環。
此外,移動支付和商務的流行,O2O應用的逐漸出現,智能手機可以發揮的作用更加巨大。據悉iPhone6會引入移動支付應用,就是看中了這種需求的市場機會。
其三是競爭對手的壓迫之變。對于蘋果來說,雖然能夠直接給它帶來競爭的對手目前看只有三星一家。但是在更多的市場,很多新興崛起的手機廠商,無論應用還是產品本身的更迭頗具競爭力,尤其是它們的價格更加親民,或許在產品品質等方面和蘋果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在更在意產品性價比的新興市場,這種產品體系能夠獲得用戶的支持,多變的外形、尺寸、本土化應用等等都是對蘋果的一種挑戰。
在這樣的背景下,蘋果做出妥協和讓步,盡可能地讓自己貼近市場,尤其是本土市場,從卓越到優秀,從特立獨行到迎合市場,在改變中尋求機會。
當然改變的前提還是延續不斷地創新,哪怕是微創新也是蘋果一直在苦苦尋覓的,因為沒有創新就不會持續得到追捧。一直被外界盛傳的iWatch即將問世,也是蘋果尋求創新的一個最好佐證。
可以說,學會了妥協的蘋果是可怕的,因為品質決定了口碑,當競爭對手的口水戰中都不忘記力捧蘋果產品品質時,說明它的品質已經足夠優秀。剩下的就是用戶需求的轉化。妥協就是迎合市場和用戶需求,當用戶發現蘋果越來越親民的時候,也必將支撐其繼續擴張并長期霸占市場制高點。這樣的蘋果無疑是令人生畏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