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感三三法則
黎萬強有自己的微信訂閱號,取名為“阿黎筆記”。會不定期發表自己日常工作中的方法總結,訂閱者眾。也因為設計師出身,他喜用“筆記”一詞來描述自己的所感所悟。《參與感》一書也被黎萬強稱之為“我的四年筆記”(小米創立至今正好四年),而該書的核心則是他總結出的“參與感三三法則”。
黎萬強曾在一篇博文中詳細描述“參與感三三法則”,“構建參與感,就是把做產品做服務做品牌做銷售的過程開放,讓用戶參與進來,建立一個可觸碰、可擁有,和用戶共同成長的品牌。”
他將此總結為“三個戰略”和“三個戰術”。其中三個戰略為:做爆品,做粉絲,做自媒體。三個戰術為:開放參與節點,設計互動方式,擴散口碑事件。在小米內部統稱為“三三法則”。
而《參與感》一書,就是通過小米發展過程中的各種事件來具體描述“參與感三三法則”,用鮮活的實操案例來詮釋小米是怎么做的。
之所以被奉為營銷界的“神書”,《參與感》本身也展現出了各種真實的場景,而不是一味地描述成功案例。比如在8月22日的新書發布會上,黎萬強就提到了“逼瘋”這個關鍵詞,他表示“逼瘋”也是小米內部用語,極致就是把自己逼瘋。
“快被逼瘋是常有的事”
按照黎萬強的描述,自己有4次要被逼瘋的經歷,而其中大部分也寫在了《參與感》里。第一次是2011年,8月小米要發布第一款手機,當時找不到合適的營銷負責人,雷軍就讓黎萬強上。黎萬強第一個想到的是凡客,“我們要學習凡客的先進經驗,所以就做了一個3000萬路牌的方案,結果被雷總全盤否定。”不花一分錢把營銷做起來,黎萬強第一次嘗到了要被逼瘋的滋味。
第二次是2012年5月,小米推出小米青春版,其實該機就是第一代小米手機。但在2011年8月時,處理器供應商高通突然升級了平臺,為了搶占制高點,小米決定把原已生產好的“一代”壓一壓,留下了17萬臺庫存。小米一代發布半年之后,公司開始想如何清理掉這些庫存,黎萬強在差點又被逼瘋的情況下,想到了包裝成紀念品“青春版”的方式,又一次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9月12日14:27:24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9106.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