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國的互聯網普及程度和消費支出其實還都低于許多人認識到的水平。
我們已經知道,在四個季度的時間當中,阿里巴巴的三個主要網絡市場售出了2960億美元的貨物,而eBay還不到800億美元,這就很容易讓人覺得,他們的市場已經充分開發完畢了,但其實并不是那樣。
在中國,消費支出的46%是通過互聯網完成的,而在美國,這一比例是82%。中國消費者的支出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36%,而美國是67%。總之,中國網民在全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低于西方國家,中國的線上消費相對規模也低于西方國家。
顯然,中國在這些方面肯定是要持續追趕西方的,而這一發展對于阿里巴巴意味著什么,自不待言。
3. 他們真正實現了團購。
記得在十多年前的互聯網泡沫時代,艾倫(Paul Allen)曾經投資過一家叫做Mercata的團購公司,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曾經自信地對我說,他們將成為全球第一電子商務巨頭。當然,Mercata的團購之路并沒有能夠真正走下去,但是阿里巴巴顯然做到了。
團購會刺激對商品的總需求,而銷售方則對愿意參團的人提供一定的折扣。要說在這方面,可能美國企業中最有這個味道的就是Groupon(GRPN)。在截至6月的一年當中,阿里巴巴的“聚劃算”團購市場總計售出了106億美元的商品。其實,單單聚劃算本身,或許都算得上一家能夠讓人頗感興趣的企業了,但它其實只是阿里巴巴的大約4%。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9月17日12:27:06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9380.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