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嗅到這樣一種味道,之前小米“百毒不侵”,無論“被黑”與“自黑”都處之泰然,如今產品性價比高地被攻占后,輿論場稍有風吹草動猶如驚弓之鳥。 商業模式的變革的確能邁向偉大,但前提似乎是你的產品有無法復制的核心競爭力。
大家是否嗅到這樣一種味道,之前小米“百毒不侵”,無論“被黑”與“自黑”都處之泰然,如今產品性價比高地被攻占后,輿論場稍有風吹草動猶如驚弓之鳥。
指責魅族雇傭水軍,芯片點膠的爭議,在微博上炮轟華為…小米太清楚自己的手機優勢在哪,而正是理解了自家產品哪里吸引了用戶,競爭對手1799從高往低打震撼業界,小米才會有有一系列如此強烈的“反應”。
一直以來,我們衡量一家硬件企業的標準,是產品力,是技術壁壘。所謂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一種自己有的但別人沒有的“優勢”,這種難以復制的優勢,更多地存在于產品上而不應該是所謂的新思維新模式上。
模式容易模仿,核心技術卻不易獲得。不過,隨著小米這幾年火箭式的增長,我們又一次習慣性地將眼光放在了所謂“商業模式”的變革。無論是小米模式,互聯網思維,在今天被大肆吹捧:
向全世界的供應鏈廠商開放,整合產業內最優秀的組件,制造出最好的產品;砍掉一切中間渠道,只在線上銷售,將產品成本降到最低,做出最高的性價比;不像其他人鋪開產品線一個勁地去做覆蓋,而選擇做一兩款精品、做爆品,用極致的用戶體驗俘獲粉絲,靠口碑傳播。
看起來還真是那么回事。不過,深圳山寨廠商套用這個理論,不也完全符合?(關于中國手機制造熱與山寨機發展的關系,可以參考鈦媒體此前專業文章《在中國,為什么“門外漢”也能做手機?》)
開放采購、做整合,換種說法,是不是可以描述為缺乏核心競爭力,重要的零部件必須求助于人。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10月2日13:11:22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30342.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