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第二批攜號轉網試點開始運行,江西、湖北、云南三省的用戶從9月21日起可以開始辦理“攜號轉網”業務。
2014年以來,中國電信業的改革層出不窮,各種配套的政策也是拉風而魅惑,“攜號轉網”的宣傳語更是具有很強的審美性,因涉及行業壟斷、巨頭競爭,乃至消費者民生等問題,于是,科技、經濟、社會、心理學等領域的專家,都各出奇謀地解構本次“攜號轉網”試運行,但遺憾的是,我們沒有看到趨之若鶩、萬人空巷、爭相排隊辦理業務的情況,更沒有中國的大媽因“搶先辦理業務”而睡街道。
總之,攜號轉網推出后,三地的群眾情緒基本穩定。有網友調侃:大家都忙著去紐約、香港搶iPhone 6了,誰還有閑心辦理神馬攜號轉網呢?
事實上,自2010年工信部于天津、海南啟動第一批攜號轉網試點之后,這項業務就像如同一根泛著油光的雞肋,聞著特別香,但吃起來真沒啥東西,四年來成功攜號轉網率僅有0.27%,比筆者“攜夫人出國旅游”的幾率還低了2個百分點。
從云南一些大型營業廳來看,第二批試點城市的效果也不會好到哪里去,但即便是成功者寥寥無幾,攜號轉網對于中國電信業來講,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更何況,它仍然帶著“電信改善”和“與國際接軌”的雙料光環。
攜號轉網難,難于戒大煙
談到攜號轉網,我想70%的消費者需要百度一下才能清楚其中的含義,他們可能真不知道電信行業還有這樣一種服務,就好像我們村兒鮮有人知道中國有選舉權這么一回事兒,大家看到選票時,都以為是政府發的小廣告呢。
第二批試點也基本延續了0.27%的趨勢,業務開放的第一天,昆明最大營業廳金牛營業廳僅僅有10個左右的用戶前來咨詢,申請辦理的就更少了。雖然沒有完整的數據統計,但肯定要小于9人,好不悲涼!
21世紀初期,攜號轉網那架勢簡直就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高級女神,令人垂涎,讓人幻想;如今時代變遷,當這項業務真正到來時,市場卻如此冷淡,我們不禁要問:中國的電信領域究竟怎么了?
其實,攜號轉網業務遭受冷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有運營商客觀流程上的限制,有監管制度的缺失,更重要的則是消費者主管意愿上的降低。
攜號轉網政策施行之后,運營商首先思考的肯定不是如何簡化流程,讓消費者辦理起來更加順暢,而是要。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10月8日16:34:31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30613.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