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地吐槽:要成功攜號轉網需要30多個程序,也就是說從移動轉到聯通,可能比從河北移民到山西還要困難,至于那些“666,888”式的靚號就更別指望能安全地轉出來了。
另外,攜號轉網技術方面也沒有得到足夠地支持,之前綁定的銀行、微信、支付寶、滴滴打車等信息,轉網之后會全部癱瘓,運營商沿用2G時代的轉網技術,想想還真是可笑,在如今移動互聯網時代,這顯然不應該再稱之為2G技術,簡直就是2B技術。
筆者認為,運營商肯定有能力解決這些問題,只是政策沒有細致的監管,鉆些空子罷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門檻是消費者的轉網意愿降低。
目前,中國電信行業雖然競爭不是太充分,但三家運營商的業務套餐價格、服務質量都比較相似,而在客戶密集的大中城市,他們三個的基礎建設也不分伯仲。筆者前兩天去了一趟太原,那里的移動、聯通信號基本沒有差別。
至于說3G制式間的差別和iPhone等明星機型的因素,也慢慢開始弱化,更有甚者,一些消費者因手機制式不同,轉網時需要更換手機,這幾乎直接澆滅了消費者本就不高的小熱情。
總之,如果三大運營商不出現血雨腥風的用戶爭奪戰,單靠攜號轉網帶來的那點“不換號”的好處,實難調動消費者的欲望!
蚍蜉撼樹,攜號轉網難破電信壟斷
攜號轉網第一批試點,僅有0.27%的成功率;第二批試點,保守預測0.07%,但慘淡的結局或者說慘淡的預測,不能影響攜號轉網的屬性,如前文所述,它可是帶著“電信改善”和“與國際接軌”的雙料光環。
從本質上講,攜號轉網的開放有利于電信市場競爭、提高運營商的服務水平以及號碼資源的利用率,有些激進主義者甚至認為:攜號轉網有望打破中國電信業的壟斷現狀,威力無比。
但筆者認為,攜號轉網在中國充其量就是一種比較溫馨的服務,它只能幫助一小撮消費者的日常轉網行為,而對于中國電信業整體格局,沒有實質性地影響更何況,這個業務生不逢時,倘若放到十年前可能還有些用武之地。至于說,“打破電信壟斷”說法就更有點天方夜譚了,這就各種磚家都在論證“房產稅如何降低房價”一樣。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10月8日16:34:31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30613.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