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超,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工業設計系碩士畢業,Seed Design 創始人,諾基亞中國設計中心資深工業設計師,主導了諾基亞首款 Android 手機 Nokia X 和 Nokia 首款全金屬手機 Nokia 515 的外觀設計。
在先鋒志(微信號:vangzine)采訪楊金超的這天下午,霧霾過后的北京經歷了一次降溫,窩在暖和的咖啡店里讓人有些犯困。好在這時主角及時出現,帶來了外面的一陣涼風。
還沒來得及仔細打量眼前這位小伙子,他便迅速拿出了自己的電腦,開始講自己的經歷和理念。做事雷厲風行、講究效率是楊金超的一大特點,他主導的 Nokia X 從開始設計頭腦風暴到最終完成設計只用了五周時間。
楊金超還沒畢業就進入諾基亞實習,這一待就是六年多。對于諾基亞,他心存感激,因為正是這家公司樹立了他初步的設計理念——有品質,簡潔,誠實,有細節,純粹。這些理念通過設計方法落實到產品設計中,有效地指導著他的設計實踐。
" 諾基亞是一家非常注重設計的公司,即便在公司大規模裁員的時候,他們也幾乎不會裁掉任何一位設計人員。在 Nokia 時期,設計總監是直接向 CEO 匯報的,不過在 Nokia 的設備與服務部門被微軟收購以后,設計總監離 CEO 的層級變多了。 "
作為一名工業設計師,楊金超并不十分贊同 " 沒有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 " 這句話,在他看來,好設計就是要讓產品有品格,有品位,并且能在眾多產品中 " 跳出來 "。 即便產品簡潔至極,也會讓使用者體會到,它是被認真雕琢和設計過的。
" 我覺得諾基亞的設計一直做得很優秀,你看某些品牌就沒什么設計。" 楊金超。
" 但不可否認的是,那些品牌現在很火,諾基亞卻早已沒落,設計并沒有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先鋒志。
" 諾基亞這幾年表現不好,是有很多種原因的,但我覺得如果沒有 Nokia 優秀的設計,這個過程會更快,許多顧客買諾基亞的產品更多是喜歡 Nokia 的設計。" 楊金超。
楊金超今年的新目標是成立設計工作室,幫助創業公司做設計。這似乎是他從業以來的第一次如此大膽的嘗試,他坦言會很困難、很辛苦,但 " 設計師情結 " 卻驅使著他一路向前。
" 設計師情結 ",就是設計師自身的存在感,而這一點在大公司是很難獲得的,因為他們的文化太強大,設計師加入以后會被它 " 吸進去 ",在里面發出的永遠是公司的聲音,而不是自己的聲音。楊金超希望自己的名字前不加任何頭銜,而只是工業設計師,且是一名能夠得到業界廣泛認可的優秀工業設計師。他盤算著自己十年之內能完成這一目標。
在楊金超眼里,現在的創業公司不是對設計理解不夠,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他們首先考慮營銷、供應鏈等問題后,已經沒有多少資金來支持設計了。再者,優秀的設計是需要和多方緊密合作才能產生的,而這一過程需要時間,許多團隊首先考慮的首要問題是趕快出一款產品,快速進入市場,爭取存活到 A 輪。
雖然創業公司群體有對設計的要求和需求有他們自己的考慮和限制,但他還是義無返顧跳進了這個領域,因為他非常看好這個市場未來的前景。現在的創業公司,能擁有專門的高質量的設計師的很少,但他們對快速而優質的設計服務是實實在在的渴求,所以處處是機會,這是剛需。
" 現在幫創業公司做設計還賺不到什么錢,但只要能給創業公司提供有價值的設計,讓設計為產品和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我覺得三年后是很有可能把這些錢都掙回來的。" 楊金超。
" 可你說的是比較理想的情況,很多創業公司還沒達到你想要的那個階段就死了。" 先鋒志。
" 也許,只要十個客戶里面活下來一個就會有希望,這其實跟風投有點像,只不過風投是用錢投而我是用設計投,要知道只要是投資就會有風險,但有風險就可能會有不錯的回報。" 楊金超。
當然,要想在這個市場里做到出類拔萃,也就要有新的理念和想法。楊金超抓住的是光和影,光跟影的設計概念雖然來自于建筑,但同樣適用于工業設計。因為有光,才讓形可見;因為有影,才讓體顯現。形體的設計就是對手掌之間,方寸之內的光影進行人為地雕刻和組合。
曲面產生柔和的光影,平面上則停留干凈利落的反射。各種面之間的連接,可以分開一段光順的光影,也可讓截然不同的反射,和諧光順地融合在一起。表面的空洞和紋理,將光影進行分割和組合來增加光影的深度。
而材質,作為產品設計重要的部分,它可以來停留,隱藏,穿插,剝離,放大甚至制造光影。半透明材質用來停留外部的光,內部的結構又會再次讓光影穿插而形成新的陰影和光效。
材質也會賦予光影于性格,金屬讓光影冰冷,塑料溫暖著光效,玻璃讓光影熱鬧活躍,皮革讓光影暗淡低調。
楊金超的設計,就是為了追求有意義而別致的光影,讓產品通過雕琢后的光影來完美地表達。他接下來設計的重心就是繼續深化光影設計,這是一個需要不斷磨合和提煉的過程。
采訪尾聲,楊金超坦言,作為工業設計師來說他還是稍顯年輕,真正成熟的設計師需要長達數十年的積累,需要更多深入的思考。
" 思考對設計師來說真的那么重要嗎?" 先鋒志。
" 當然,不會思考的設計師只是個美工。" 楊金超認真地回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