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Android設備來說,要想保證擁有一天的續航能力,不僅需要合理的軟硬件配合,同時還需要配合手機上的省電模式,才能夠保證手機一天的 正常使用,這個也是Android系統的系統特性所決定的。說到這里也許有人會說,那最新的iPhone 6不也才采用了1810mAh電池嗎,可是我們不能忽略iOS系統與Android系統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系統方面限制了多任務操作,并且進行了深層次的 優化。而在處理器方面,即使是到了iPhone 6的時代,蘋果依然堅持使用雙核處理器,所以即便是電池容量較小,但正常使用一天還是問題不大的。事實上,我們通過蘋果的另一款產品iPad系列也能看出 一些端倪,我們都知道iPad續航時間大概為10小時,而在iPad系列進化到iPad Air之后,在機身尺寸大幅度縮減之后,依然能夠實現10小時的續航時間,由此也進一步的證明了將設備做到輕薄是一項綜合性的問題。
手機做到極致輕薄除了對續航會產生影響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要從工程學角度去看了。我們不妨想象一下,當你手握一部薄如“刀鋒”一般的手 機,手機的邊緣與手掌之間的接觸是否會令人感到不適?長時間握持時,太過輕薄的手機是否會讓人產生一種不踏實的感覺?這些問題都非常重要。事實上,當手機 做到太過輕薄之后,手機被折斷、掰彎的幾率也是大幅度提升的。不信?還是看看今年的iPhone 6吧,作為史上最容易被“掰彎”的一代iPhone產品,網絡上各種掰彎手機的視頻可謂是層出不窮。當然,也有網友調戲說,因為蘋果現任CEO公開承認自 己出柜,所以這一代iPhone很容易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不過這個只是一個玩笑,我們也不必太過當真。
總結
很多時候,其實我們應該更加深入的問一下我們自己,到底什么才是我們選擇一款智能手機的關鍵,是手機的整體工業設計以及材質?還是硬件性能、相 機畫質?或者是價格因素。其實對于所有消費者來說,這些問題才應該是真正決定我們手中的手機是否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那一款手機。而從一款手機的角度去看, 也只有在保證了自身在整體表現上有了較高的提升之后,才會被更多的消費者所認可,至于那被減少掉的幾毫米嘛,其實也只是在完成了整體提升之后錦上添花罷 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