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的時間合理的規劃,整合你可以整合的資源
對于很多時候我都在尋找新的方法,新的可以利用的資源。但是往往忽略了一個東西,就是當我尋找新的東西的時候。我之前積累的大量的資源,已經可以為我創造出價值了。只不過這需要我們對他進行整合在加工。變成一個成品,將這些成品放到合適的位置,給合適的人看見。那么這個時候就會產生效益了。
這里要注意一個十分重要的事情就是我們每個人每天的時間是有限的。也就是幾個小時的時間是屬于我們自己的。那么我們一定要合理的利用這幾個小時,不能浪費了我們寶貴的時間。這里不浪費不是說一直做事情就叫不浪費,我們這里不僅僅不要做事情。而且還要將事情 進行方式方法的優化。如果一秒鐘我們可以結束的事情,那么我們可不可以利用半秒鐘。或者不用時間的解決他們。這里指的是自動化的解決他們。這里就涉及到編程語言的簡單實用,利用計算機的自動化。優化重復工作的功能。
優化時間的一些建議
你還在為工作效率低而煩惱,如果你還沒有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的辦法,請把以下實用提高工作效率技巧收下吧!
1、最重要的事情:
在每天早上(或者是前一天晚上),重點列出今天要做3件或者4件最重要的事情,先完成這些。即使你除開這些重要事項就沒有完成其他的事,但還是度過了非常有成效的一天。
2、大家伙:
就是你一直都在做的大項目。每天或每周專門給他留出時間來做,一步步完成。
3、清空收件箱:
一收到郵件就決定如何處理。如果是需要你做一些動作的話,要么做,要么加入待辦事項,要么刪除,要么存檔;如果只是供你參考的郵件,就把他存檔吧。
4、早起:
在別人支配你的時間之前,早起一個小時就等于是一天多了極富成效的一小時。
5、一進一出:
通過替代原則來避免混亂。每次買了新的東西,就丟掉(或捐掉)舊的。例如:你買了一條新的裙子,然后丟掉一條舊的。(類似還有“一進兩出”,當你感覺到你快被你的東西淹沒時,這條原則非常有用)
6、頭腦風暴:
天馬行空的想象。很多人都采取這樣的思維線路:以你正在想的事情(可能是你亟待解決的問題,或是你想描述的一個主題,等等)為起始點,然后隨手寫下你頭腦中的任何想法,再擴展到每個想法的副主題以及副主題的副主題。不用擔心這些想法是好是壞,你也不需要在這個想法下一直堅持下去,只是為了把他們從你的頭腦里面騰出來。過陣之后,你自己都會驚訝于你有多少創意點子。
7、隨時記錄:
隨身攜帶可記錄的東西——筆和紙,掌上電腦,一疊卡片。捕捉你頭腦中閃過的每一個想法——無論是對你可能從事的項目的一個想法,或是你需要敲定的一個約會,再或者是你下次去商店要購買的東西。經常拿出來看看,然后逐個歸類到待辦事項,存檔,日志簿,等等。
8、多睡會兒:
睡眠對健康、學習、敏感度都很重要。研究發現,身體經歷一個完整的睡眠周期需要90分鐘,所以打盹兒如果少于那段時間的話就沒有睡覺的效果(雖然它的確讓你感覺好點)。每晚至少睡到八個小時。學著把睡覺當成是樂趣,而不是一個必須的麻煩或是奢侈。
9、(10+2)*5:
10分鐘、10分鐘迅速的工作,中間休息兩分鐘,用上計時器,每小時這樣做五次,讓你始終集中在工作上而不會讓你精疲力盡。把休息的兩分鐘用來喝口水,去去洗手間,或是看會兒窗外。
10、SMAET目標:
一個名字用來描述制定、達到你的目標,并避免設定一些不實在的目標。SMAET代表的是:明確的,可測量的,可達到的,現實的,適時的。
11、先吞下青蛙:
最先做你最不愿意的事情。常言道,如果你的一天是以吃青蛙來開始的,那么你這一天不可能更糟糕了。
12、80/20準則:
總的說來,這個準則說的就是大部分的成就來源于小部分的實際工作,反過來說就是,我們大部分的精力花費在那些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上。找出你工作最關鍵的部分,盡可能地把你的精力放在那上面。
13、時間搏擊:
每天安排一段時間來處理一個工作。在這段時間中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這件事情上面。不要一直擔心是否能夠完成,只需給與這項工作全部的關注。(類似的說法還有“固定目標”,例如,在起床之前必須寫出1000字,或是必須完成10條命令,或者其他。)
14、批處理:
把類似的工作放到一起來做。例如:不要整天都在處理那些不時出現的郵件,而是用專門一小時來瀏覽你的收件箱以及回郵件。同樣的方法來處理留言、電話、回信、存檔等等一切日常、重復的工作。
15、劃分象限:
用來區分優先級次的一個系統。兩個軸,一個代表重要性,一個代表緊急程度,二者相交。所有的任務都歸類到四個象限中的其中一個: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但緊急;重要,不緊急;重要,且緊急。去掉那些既不重要也不緊急的事情,推遲那些不重要但緊急的事情,盡量避免讓那些重要事情變得緊急,盡可能快的完成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項。
16、一次性解決事情:
不要寄希望于把事情留到以后來處理。每次處理你的郵件時,問自己“我怎么處理這個東西”,要么做,要么放到日程上,要么轉給別人做,要么存檔。
17、不要打斷鏈條:
用一個日歷紀錄你每天的目標。把你每天完成了的事項劃上一個大大的“X”,這個鏈條會一天天變長,不要讓他斷掉!也就是,不要讓沒有劃“X”的日子打斷了你之前堅持下來的成績。
18、回顧:
安排一個時間用來檢視這個星期做了些什么,下個星期希望做些什么。問自己,是否有新的計劃,現在做的是否讓你更接近你的人生目標。
19、現在就做:
用現在就做這句話來跟“拖沓”宣戰。只給自己60秒的時間來做決定,當下決定如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即使你還不是很確定也要嘗試著做決定。然后,一直前進。
20、時間紀錄:
律師需要紀錄下他們一天里所做的事情,以及做這件事情用了多久的時間并以此來跟客戶收費和做出解釋。你也應該對自己解釋清楚,所以記錄下你真正花了多少時間在某件重要事情上。
21、向后策劃:
一種從目標返回來到行動步驟的策劃技巧。首先在心中確立要達成的目標,需要哪些可用資源去達成,然后又需要哪些資源去達成達成目標的條件,而這寫東西又需要什么東西去達到,等等,一直反推到我們擁有的可以馬上使用的東西。這就是我們的下一步。
22、戴上耳機:
戴上耳機你就能給自己一點私人的空間。人們通常不會隨隨便便打斷帶著耳機的人。注意:戴上耳機之后,聽不聽音樂是由你自己選擇的——反正只有你自己知道。
23、單個任務:
我們總把自己想成可以同時完成多項任務,事實上我們不能。當我們處理多任務的時候,實際上是把時間切碎并在多個任務上快速切換。由于通常需要花上一段時間才能真正進入狀態(研究證明長達20分鐘),結果工作成效更差,相比我們一件一件得做。
24、模板:
為經常做的重復性工作建立模板,比如郵件、客戶回信、更新博客,等等。
25、50-30-20:
把你工作日50%的時間用在推動你的長期、人生計劃上;30%花費在中期目標(兩年左右)上,剩下的20%的時間花在那些只可能在將來90天影響你的事情上。
信息的資源整合
信息資源整合對物流企業資源整合的重要性無論怎樣強調也不過分。實際上,IT系統本身就是整合客戶資源和能力資源的有效技術手段。具體來說,信息資源整合包括以下幾個主要內容:
1、建立信息共享機制。眾所周知,由信息共享(InformationSharing)而實現物流運作全程的可見性(Visibility),由可見性而物流服務全程的可控性(Controllability),由可控性而物流系統的適應性(Flexibility)、由適應性而物流系統輸出的一致性(Consistence)和產品的可得性 (Availability),以至客戶滿意 (Satisfaction)。這就是信息資源整合的基本邏輯。
可以說,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物流服務領域的廣泛應用,許多傳統物流企業對配置IT系統的認識程度是很高的,但往往忽視了信息資源整合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即信息共享機制的建立。
如果在物流企業與客戶之間,或供應鏈成員企業之間不能夠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依賴,長期合作和共同發展的戰略聯盟伙伴關系,則再先進的IT系統都不可能保證跨邊界的物流管理的無縫性。所以說,信息資源整合的要害就是建立跨企業邊界的信息分享機制。說到底,物流企業的信息資源整合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管理問題。
2、決策機制的變革。信息共享意味著管理決策權的分散。這與IT系統整合物流管理信息的路徑正好相反。從物流運作的總體來看,物流管理決策必須由參與各方共同來做;從物流企業和客戶的個體來看,物流管理的決策則必須分級授權。這是由客戶物流服務需求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特點所決定的。因此,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價值導向的物流管理就要求決策權限的分散和前移,要求物流企業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實際上,所謂企業管理組織結構的扁平化并不是簡單的取消中間管理層,而是要讓企業的決策層更貼近市場,更貼近客戶,要讓企業在市場一線的營銷人員擁有充分的決策授權。
在信息整合的同時要求分散決策權限是有效管理的辯證法使然。IT系統則為總體的協調提供了技術手段。
3、物流服務知識管理。知識就是力量。物流運作沒有相應的管理知識支持是不能滿足客戶服務需求的。發達國家的物流企業主所以能夠將其基本的物流管理模式在全球復制,就是因為擁有雄厚的物流管理知識。沒有知識管理,就不能將企業在物流服務過程中獲得的有價值的信息和經驗轉化為能夠支持企業持久發展的資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