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本文作者為智能360聯合創始人李傳豐,智能360即將推出一款硬件產品,本文表述了他對智能家居的理解。
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互聯網企業變“硬“成為一種時尚,尤其是可穿戴設備如雨后春筍般興起,但目前為止智能家居領域重量級產品并不太多,媒體關注度也不夠,筆者想從一個互聯網從業者的角度粗淺的談談智能家居現狀以及互聯網企業可能存在的機會,下一波硬件潮可能來自智能家居領域。
■智能家居現狀
主流的智能家居廠商有四類:一類以傳統的樓宇對講廠商為代表,主要是提供一個智能化的綜合控制平臺,整合安防報警、家電控制等眾多子系統;一類是以家電廠商為主,提供信息化網絡化的家電;還有一類專注于燈光控制、窗簾控制等模塊和接口的生產廠商,配合前兩類廠商,提供各類智能開關和接口模塊;第四類是家庭影院、背景音樂的生產和集成商,主要是為高端客戶提供家庭影院。
目前來看,其主要客戶是擁有高端豪宅、別墅、高級公寓等的富裕階層,且業務量增長迅猛。據透露,某品牌電動窗簾電機單品去年銷量超過500萬臺,今年還將有大幅度增長。但目前為止,國內僅有不到5%的家庭使用智能家居,市場潛力巨大;主要被C4、霍尼韋爾、快思聰、ABB等國外品牌把持。
■互聯網企業有什么機會
目前智能家居行業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總結下來有如下幾點:
1. 價格太高。隨便一套系統都是幾萬幾十萬,一塊好點的燈光面板幾千甚至上萬,讓人咂舌,智能家居發展這么多年卻一直無法普及,價格是繞不開的因素。
2. 產品體驗差,使用門檻高。用戶更多的是關注產品本身,而非科技。體驗低門檻,操作界面的人性化很重要,否則帶來不是便利而是煩惱了。
3. 服務無法保證。現有的很多智能家居系統安裝難度大,維護成本高,難度大。典型的案例就是開發商的精裝樓盤,業主交房入住后,智能家居系統出了問題,難于維護:物業不具備維護能力,商家不愿為了單個客戶提供上門服務。到最后,更多的情況是,業主不得不棄用該系統,用回傳統的控制方式。
4. 各家通信協議、接口不統一,互不兼容。現在國內智能家居廠商魚龍混雜,普遍規模偏小,年銷售額超千萬的屈指可數。大廠商將各種通信協議、接口當做核心競爭力之一不愿開放,用戶只能選擇一家產品而不能自由搭配,帶來諸多不便。
這也正是互聯網公司的優勢以及機會所在。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迅猛推進,軟硬結合成為一種重要的趨勢,去年以來出現很多輕量級智能家居產品,試圖從某一切入點進入智能家居領域。僅美推網上展示有如下產品:新浪wifi智能氣象站、BroadLink智能插座、Gunilamp智能彩色燈泡、Hone iphone鑰匙尋找器、HAPlfork智能減肥餐叉、Shower Tunes防水揚聲器浴簾、August智能門鎖、WeMo Switch Motion 電器遙控系統、iGrill燒烤烹飪溫度計、LARK靜音鬧鐘和睡眠感應器、飛利浦智能LED燈。
相信接下來將有更多的智能家居產品推向市場。盡管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款產品足以撬動整個市場,但相信遲早會誕生,而且不會太久。屆時智能家居將進入尋常百姓家,市場終將被引爆。
■展望
智能家居春天何時到來?業界看法不一,有人認為今年年底,也有人認為3年左右,還有人認為至少5年;不管怎樣冬天即將過去,春天還會遠嗎?
無疑模塊化、定制化、即插即用的設備將成為智能家居大趨勢,銷售渠道將更多的依賴于零售、網絡等,逐步代替裝修階段集成模式,高度依賴于房產和裝修渠道的模式。
也有業內資深人士給出忠告:“深知目前雖然行業發展這么久,但消費者普及度還相當的低,雖然經過業內人士十多年的墾荒式的努力,已經將智能家居概念植入到很大一部分人群的意識中了,而且確實在高端人群中形成了一股消費力量,不過就像最初"大哥大"手機誕生的年代,目前的智能家居還仍舊主要是高端人群的專屬品。如果沒有絕對高性價比的產品出現,這種狀況是很難有實質性突破的,也就是說我們很多品牌所宣傳的普及化定位,一定要三思再三思……“
近期,我們也將推出一款硬件產品—“小智家庭助手“(現已開始接受預訂),其定位為,在家居環境里, 徹底解放雙手,實現電視、空調、燈光、電動窗簾、影音系統等全程智能語音交互。20000+家電指令數據庫、一鍵匹配家庭網絡、菜單式選擇家電型號。
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不敢說“絕對高性價比”,但絕對是“高性價比”。
商業價值主編張鵬在《硬件復興的背后是什么》一文中指出,“硬件復興的背后,是大數據和互聯網。”“總體來看,人類正走在一個有可能歷時幾個世紀的“全面數字化”的進程之中。過去幾十年互聯網也好,移動互聯網也罷僅僅是個序章。“
智能家居領域也將遵循此規律。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