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移動觀察要感謝TMT青年沙龍的分享。
6月22日,TMT青年沙龍組織了一場走進百度的線下活動。演講嘉賓是百度移動云事業部副總經理岳國峰,講的是“百度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商業化路徑”。之后,參會的美麗說高級商業產品經理邱振天寫了一份現場筆記。
分享如下。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岳國峰本人及百度對移動商業化的觀察與思考。
■從PC到移動,什么變了?
a)使用場景變多(時間線 、地點線,簡單來說就是無時無刻,姿勢任意)
b)可用媒體時間變長(從百度的數據看2012年7月出現拐點,移動化的時間已經超過PC端)
值得注意的點:用戶不看媒體的時候,也可以給用戶做點什么,Google Now是沒看媒體的時候,也在默默做事情(所以理論上,可用時間24小時)
c)交互方式變了
d)服務承載方式發生變化
■用戶行為發生了哪些變化?
a)上網路徑變了(原來是瀏覽器到搜索,導航,網址到各地的網站,現在移動互聯網路徑是app/瀏覽器)
b)用戶的喜好其實沒變
依據:各類服務分布和PC分布時間很接近
c)變的是獲取服務的方式
在美國,常用的app也就6,7個,這是一個趨勢。中國雖然人均APP很多,但是高頻使用的很少,相對于長尾的服務,更喜歡使用瀏覽器(生活信息類)
細節:每到一個app升級提醒時候,用戶最多的選擇是刪除
■用戶行為變化對商業化的影響
a)域名越來越不重要
b)販賣流量的生意不好做了
c)優質內容和服務價值提升
值得注意的點:
用戶行為逐漸局部封閉,如微信的很多服務都是體內完成。熱門應用有機會成為平臺。
熱門應用聚集用戶 → 用戶獲取服務的需求 → 開發平臺引入服務提供者 → 用戶就地獲取消費
d)長尾開發者轉型服務提供者
e)導流成本高,無意義
f)送貨上門,接入大平臺(把服務提供到公共平臺,如新浪微博的藍V,微信公眾平臺)
g)服務即營銷,營銷即變現
h)light app 將流行(研發部署+能力體驗native化=輕應用)
i)長尾site和app弱化,優質內容和服務價值提升,門戶價值降低
k)累積用戶無意義,衡量有效用戶就是DAU和MAU(日活躍用戶量、月活躍用戶量)
■移動商業化機會
a) 后向變現的機會在變小
因為:移動終端屏幕空間有限;移動終端更私密,用戶不習慣被打擾;客戶landing page有門檻(百度重點);廣告導流跳轉降低用戶體驗(即便做成了,也沒效果)。
不過:情景化精準廣告還是有機會的;
視頻廣告可自然延展到移動端;品牌廣告融入到產品運營環節;要做大,大數據是基礎(很必要的基礎,如果沒基于大數據,基本沒效果可言)
b)前向變現機會在變大
因為:移動用戶付費習慣好于PC;移動用戶需求更加娛樂化生活化;online支付能力和習慣正在養成。
前向變現的機會數據支持:
1)2月到5月,移動游戲率先爆發(估算5月是2月的5倍)——千億級的面對用戶收費的市場
2)下一個爆發點,可能是閱讀和音樂,百度更偏向于閱讀,音樂還不確定(用戶對音樂付費接受起來很不容易)。
c)商業產品和用戶產品融合
1)平臺:引入服務,促成交易
2)開發者:服務即營銷,營銷即變現
3)用戶:就地獲取、就地消費
4)CPS模式的機會大大增加
這很像十年前移動夢網的時代,是以運營商為核心(用戶入口,支付),運營商的獲利也是靠分成。
d)O2O看起來很美但做起來很難
1)是的,盤子很大,但是很碎(舉例:愛樂活效果不顯著,打車軟件局限在一線城市的天花板)
2)Online to Offline 還是Offine to Online?(團購,網上訂電影票,都面臨掃街的困境,教育商戶)
3)掃街和建設平臺都是力氣活
4)要形成閉環,必須切入支付(商業非誠信的社會環節,小創業團隊基本不可能除非用大平臺)
機會:團購正在走向成熟;打車類應用是很好的demo;用互聯網思維做傳統業務(岳國峰更看好互聯網人做傳統業務,不太看好傳統業務的人做互聯網)
總結:期待web app的出現,但從native app看,目前是互聯轉向封閉。但移動互聯網還處在早期,所有的認知每個季度都被刷新,所以 impossible is nothing。
■Q&A環節
Q:很多APP做服務,能舉一個兩個app比較好的,另外對微信商業化的看法?
A:嘀嘀打車還不錯,最合理的方式,也許就是接入到大平臺(低頻的app沒必要做一個native app),微信商業化也很難,逃不開支付環節,用戶的認知不能那么自然的發生,手機QQ還是微信的兩倍量,用戶使用行為的引導等等都是問題。微信5.0公眾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值得關注。人也許本能是交流和認知世界,如果交流和認知交織在一起,可能會讓人困惑。
Q:BAT是否在移動端也是巨頭組合?
A:比起PC的開放系統來說,入口是分散的服務價值最高,但對于封閉的系統,平臺的價值更重要,如Apple iTunes。對開放的體系來說,成為入口是普遍高頻的服務,如搜索。
Q:百度未來的移動規劃,硬件方面的是否還會重視?
A:戰略布局,百度要做入口,移動入口(搜索為起點) 和LBS入口,走向開放平臺,把服務開發者接入進來,階段性的效果請關注下一個百度世界大會。
另外,百度從來沒有做過百度手機,從未做過銷售,只有partner。
Q:移動互聯網起始點(什么時候大爆發,支付、帶寬、軟硬件成熟度問題),后幾年戰略怎么布局?
A:2014年是4G來臨,資費會下調,手機端已經開始簡化一鍵支付(一年到兩年半,淘寶要做2億的快捷支付),2015年能看出整個行業的情況。
用戶對手機端的熟悉接受度高于PC,從戰略排序來說,百度肯定不走騰訊路線,搜索第一。
Q:評價下目前web app 和native app 的博弈。
A:瀏覽器廠商會力推web化,但有客戶端的廠商肯定會推native的,有可能谷歌會覺得安卓離自己越來越遠,app的形式對如三星這樣的手機硬件廠商沒什么影響。
百度在PC上可以做很多作弊流量,但是在移動上基本沒有,從這個角度看,web app較為弱勢;但從微信看,light app有可能崛起,所以web app也很難說。移動上,百度的框計算是主要的方式,滿足的是最終的需求,并不在意page或者app。
Q:傳統行業如何從移動互聯網獲利?
A:移動互聯網是對傳統互聯網的徹底顛覆,用戶場景完全不同,所有的東西都是圍繞的用戶本身。可以參考黃太吉煎餅果子的文章。
Q:云服務商業化的路徑?
A:這不是創業團隊的機會,是巨頭的機會,研發成本和運營成本都是大企業的壓倒性優勢。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