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的話:昨日上午,雷軍在小米的內部大會上宣布,2013年上半年小米一共出售了703萬臺小米手機,營收超過2012年全年,達到132.7億元。顯然,這是很多走在前面的國內廠商甚至國際廠商都沒能達到的成績,那么,除了被熱捧的互聯網思維,小米的秘訣還有什么?
在百度近20億美元大手筆拿下91無線的新聞沖擊下,小米在微博上公布的半年成績單瞬間就被沖淡了很多,但是事實上,如果他們公布的數據屬實,那么半年703萬臺的銷量,對于賣手機不到兩年的小米來說,確實是個不錯的成績了。
截止到現在,小米手機用戶一共為1422萬,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的銷量就占了總銷量的接近一半。營收上更是如此,來說,它上半年132.7億元的營收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126億,雷軍說,同比增長了140%。
原因?根據雷軍的說法,“這是受益于品牌影響力由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及以下城市的滲透,以及供應鏈更趨成熟、產能順利持續攀升、倉儲物流體系進一步完善等因素。”
撇去供應鏈產能等企業端的因素,從消費市場來看,也就是說,最關鍵的原因是,小米聰明地轉移了用戶群,從一開始的“發燒友”小群體,通過運營商渠道、門店賣場,成功轉移到了二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用戶面前。 比起一線城市的用戶,他們有很多特點,比如說更強烈的換機需求,更注重性價比等等;然而最重要的是,這是一個更為野蠻、但是也更有潛力的市場。野蠻,在于營銷和渠道上“強到達”產品的無往不勝,只要你能讓他們到處都看得到(比如諸多廣告轟炸)、到處都能買得到(比如MTK手機),他們就很有可能買賬;而且——這個市場實在太大。
不然,為什么在一線城市很少看到的OPPO很賺錢,而小米的先驅魅族卻始終無法走出困局?
同樣的例子,還有已經很久消失在公眾視野中的刷機工具。這個一度被看做是移動互聯網重要入口之一的工具,盡管理論上占據著掌管用戶ROM層的優勢,可以依靠預裝應用分成,但是事實上,由于刷機工具們始終面對的是一個有門檻的、相對高端的用戶群,所以,一方面免費的刷機工具們很難從他們的“高端”用戶身上獲得好的商業回報(無論是toB還是toC的方式),只能維持掙扎求生和慘淡經營的狀態,另一方面,三線城市的門店店員卻每天都可以見到不少花幾十元讓別人幫忙刷機裝應用的消費者。
而現在,刷機工具已經在試著要“到達”那些愿意付錢的用戶了。在四月份去到深圳的時候,甜椒刷機的CEO吳衡就告訴我,他們決定改變辛辛苦苦在現有用戶身上挖掘價值的商業模式,
而把目光投向二三線城市的小手機門店和維修點,和他們進行應用分推廣分成、提供外包服務、手機軟件bug維修等方面的合作。他說,甚至不用二線城市這,“只要把三線門店抓到,就已經特別牛了。”
甜椒的競爭對手卓大師也已經推出了面對這些小門店、維修點的“財富通道”,還專門成立了中國手機維修者聯盟,吸引各個小城市的“步步高售后”、“尼采售后”、“聯想專賣”、“順達通訊”門店等加入,只要他們登錄客戶端并推廣相應應用,卓大師就會返還推廣回報。雖然目前還不了解卓大師這項業務的盈利情況,但是從網站上可以看到,已經有商家拿到了萬元的提成,而作為分銷商,卓大師的收入應該也還不錯。
這種類似中小站長聯盟的方式,聯合的不再是個人站長,而是散落在全國各個城市的小型手機門店和維修點,而這些維修點和門店,輻射的都是互聯網難以到達的消費人群,可以說,如果真的能建立起來,將形成一個非常強大的渠道。
當然,我們舉刷機工具的例子,并不說贊同這種盈利的方式,而只是說,在已經成為紅海的北上廣之外,還存在著一個尚待開墾的市場。對于創業者來說,如果你可以搶先“到達”他們,像小米這樣直接,或者像卓大師這樣借力,那么你會有更多的機會去建立你的商業模式。至少小米和刷機工具,都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作者:肖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