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持股4.78%,緊隨其后;工行、農行、中行和交行均持股3.84%,并列第三大股東。
第二大變化是,銀聯股東數劇增69家至152家。其時,由于常州市商業銀行、無錫市商業銀行、南通市商業銀行合并變更為江蘇銀行,這三家銀聯的原發起股東合并為一家股東,所以銀聯原發起股東數已經從85家變成83家。
本報在上海市工商局查詢到的資料顯示,兩輪增資擴股中,新增股東共有69家。
其中包括29家不在發起人之列的境內城商行、農信社,以及17家境外銀行股東。分別是:中國銀行(香港)、中銀信用卡(國際)、東亞銀行、花旗銀行(香港)、大新銀行(百科)、恒生銀行、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永亨銀行有限公司、永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星展銀行(香港)、永隆銀行、富邦銀行(香港)、中國建設銀行(亞洲)、創興銀行、AEON信貸財務(亞洲)、澳門商業銀行、上海商業銀行有限公司(注冊于香港)。
另外,還有23家境內機構投資者都是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全國社會保障(百科)基金理事會、4家保險(百科)公司(中國人壽、中國人民財產保險、泰康人壽、太平人壽)、2家信托(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中信信托),及萬向控股、上海證大投資管理、信達投資、長沙九芝堂等知名大型企業。
余下的新增小股東多為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所持銀聯股份占比較小, 在0.03%到0.35%之間。分別為:中國希格瑪有限公司、義格投資、深圳市盈通投資、北京裕福投資、北京瑞豐投資、南京貝豪科技、深圳震鑫投資、上海開拓投資、巴菲特(百科)投資、華泰信用擔保、深圳盈信創業(百科)投資、富邦資產管理。
小股東套現離場?
注冊于溫州的巴菲特投資有限公司共持有中國銀聯1000萬股股權,持股比例為0.3413%,是2008年增資擴股期間進入的小股東。公開資料顯示,巴菲特投資是由民營企業共同成立的私募投資公司,主營資產管理、企業購并重組、房地產開發經營及證券市場投資等業務,注冊資本3億元。
9月2日,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網顯示,巴菲特投資再次掛牌轉讓中國銀聯500萬股股份,占銀聯總股本0.17%,掛牌價格為9500萬元,轉讓價每股19元。被拆分(百科)為兩個項目掛牌轉讓,分別為200萬股掛牌價3800萬元;300萬股掛牌價5700萬元。
這已經是巴菲特投資第二次甩賣銀聯股份了。
早在2011年7月,巴菲特投資將持有銀聯446萬股股權,以每股25元掛牌底價,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轉讓。以25元/股的價格和銀聯29.3億總股本來推算,中國銀聯的總估值約為732.5億元,市盈率已經達到75倍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每股25元的價格并非“評估價格”,而是“市場定價”,并且只是“底價”。 如果競價交易,最終成交(百科)價還將高于25元/股。
但此次掛牌期間未征集到意向受讓方,無一家機構舉牌,最終“流標”。
讓人意外的是,第一次轉讓失敗之后,溫州巴菲特仍沒有長期持有銀聯股權的打算,而選擇再次“降價”甩賣。2013年9月2日,溫州巴菲特如法炮制了又一次銀聯股權掛牌轉讓,但此次價格已回落至19元/股。由于掛牌要截止到9月30日,目前仍無法得知此次轉讓結果。
業內人士猜測,銀聯股份被“降價”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方面,隨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陸續頒發,支付市場競爭加劇,銀聯的壟斷地位已受到挑戰;另一方面,發改委調低銀行卡刷卡手續費,也對銀聯收入帶來不小影響。
此外,“股權過于分散,分紅也過于少?!币晃汇y聯股東方人士向本報表示,由于銀聯現有股東結構較成立初期發生很大變化,加之近年來的幾何式增長,部分小股東已經開始注重財務回報。
根據本報獲得的央行文件銀復(2002)64號顯示,央行于2002年3月13日批復了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開業,同時定義其性質為,提供銀行卡跨行信息交換網絡及專業化服務的“股份制金融機構”,注冊資本為16.5億元人民幣。
“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管,”上述文件顯示,“持本批復到中國人民銀行銀行管理司申領《金融機構法人許可證》?!笨梢?,誕生之初,銀聯的性質為金融機構。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2003年央行和銀監會“分家”之后,銀監會的意見是,要么銀聯依然保持金融機構牌照,同時就要接受銀監會監管;要么就歸還金融機構牌照。“銀聯開始態度很強硬,既沒有接受銀監會監管,也沒有歸還金融機構牌照。”
但在僵持一段時間之后,銀聯最終還是選擇放棄了金融機構的身份。
本報查詢到的最新工商注冊資料顯示,銀聯的公司類型已經變成“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完)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9月29日10:08:45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1318.html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