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競爭倒逼
對于EMS反復強調的“市場競爭”因素,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蔓延整個快遞行業多年,并持續加劇的“價格戰”是促使EMS主動退出IPO最直接的導火索。
一方面,“通達系”民營快遞的市場爭奪進一步加劇了價格戰,導致整個行業競爭升級。為業內共識的是,近兩年尤其2013年資本對行業的青睞和攻勢格外兇猛,“資本換市場”的概念被認為在未來至少兩年內仍將持續。
顯而易見的是,業態環境逼迫下,EMS在2012年、2013年也早已主動放下身段,在廣東、江浙、上海一帶通過降價、服務和改變產品等策略,屢番嘗試市場轉型,以前所未有的姿態積極參戰 “雙十一”爭搶電商客戶。不過,在記者采訪的多家民營快遞公司看來,即便EMS市場轉型較為明顯,不對自己構成威脅。相反,正是民營快遞的快速擴張,對EMS的市場份額造成了沖擊。
另一方面,為業界高度關注的是,被EMS視為最大、最直接的競爭對手順豐,2013年剛剛獲得四大資本的聯合入資,意味著他們之間的競爭也會加劇,價格戰等在所難免。
市場份額與利潤的兩難選擇,成為EMS意外退出IPO的另一個重大因素。
“通達系”一級梯隊已經占據了整個中國快遞市場80%以上的份額,換句話說,EMS的快遞市場份額可能不及10%,這其中最大的因素就在于EMS對電商客戶切入過晚,錯過了最好時期。作為對價格較敏感的電商客戶,也必然會對“低價”更為偏愛,企業為爭奪客戶不得不犧牲部分利潤。
EMS招股說明書顯示,在2009年~2011年三年內,EMS國內速遞收入分別增長了14.51%、12.88%和16.36%。據國家郵政局統計,2009年~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快遞企業分別實現業務收入479.0億元、574.6億元、758.0億元,同比增幅分別達17.3%、20.0%和31.9%。從這一數字看,EMS營收增長連續三年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存業績變臉風險
盡管EMS未公開財務數據,但在2013年行業利潤持續走低的情況下,業內人士認為,從目前EMS開始逐漸參與市場競爭的程度來看,不排除存在業績變臉的可能,且這種風險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也會必然存在。
據記者了解,EMS招股說明書中的幾大募投項目已開始著手建設,其中南京集散中心2012年已經投產運營。
通常情況下,在上市之前,基于競爭需要,公司先行啟動募投項目,等到上市募集資金后再拿募集資金置換前期資金投入。但不巧的是,EMS趕上A股有史以來最長的IPO暫停,募集資金的超前投入將直接導致財務成本激增,再加上項目轉換為固定資產后的折舊增加,也將直接影響利潤表,這都將為業績變臉增加風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