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里計劃以10.45億美元現金收購高德軟件余下72%的股份。2013年5月,阿里以2.94億美元收購高德軟件約28%的股份。
2、兩次交易,阿里巴巴對高德軟件的估值定價從去年5月的10.5億美元,抬高到14.5億美元。也就是說,9個月時間里,阿里對高德的估值定價漲了38%。
3、而在這9個月中,高德的業績并沒有反應出相應的增長比例。此外,高德地圖在國內的市場份額也沒有增長,而這恰是阿里巴巴較為看重的部分。據易觀數據,2013年Q2,高德地圖的份額為31.3%、百度為24.4%(騰訊第7,為2.3%);而2013年Q3,高德為31.3%、百度為26.6%。如此來看,阿里對高德的最新估值,是比較厚道的。
4、本次交易阿里巴巴全部采用現金支付,而沒有股權兌換。從財務上看,這也是建立在幫助高德“私有化”的方案基礎之上。而一旦涉及股權交換,一是有反向上市的嫌疑;二是阿里自身的股權將被稀釋,股權結構的改變也將影響阿里在香港的上市,而阿里持有約50億美元的現金,現金流充沛,可以看到,阿里近來的收購很少采用換股行為;三是,全部采用現金收購,實則是幫助高德“私有化”,而阿里與高德的進一步整合,也需要高德在“私有化”的條件下以便更無顧慮的操作。
此外,截至2013年Q3,高德有高達5.1億美金的現金流及其等價物。也就是說,理論上,阿里需要付出的現金只是5.35億美元。
5、在2013年5月的交易中,阿里巴巴已取得對高德的絕對控股權。那為何還要進一步全資收購呢?
一是,高德在二級市場的價格并不高,收購成本不大,在阿里沒有宣布計劃收購前,高德的市盈率只有14倍左右,平均市值也就10-11億美元。此外,賬上還有5.1億美元的現金。
二是,如果要與阿里進一步深度的整合,在目前二級市場價格不高的情況下,高德最好的選擇就是“私有化”。在2013年Q3,隨著與百度在互聯網地圖業務上的競爭加劇,高德的費用已大筆提升,并導致該季度出現了虧損。
財報顯示,2013年Q3,高德凈虧損達670萬美元,而2012年Q3為凈利潤1010萬美元,2013年Q2的凈利潤也有380萬美元。此外,高德的市場費用同比增長超過1.5倍,環比增長超過75%。研發費用也同比增長82%,環比增長37%。而總收入卻同比、環比紛紛下滑。
也就是說,高德地圖在轉型的過程中,與阿里進一步整合的過程中,財報肯定會不太好看,那還不如退市,不去背財報的包袱。如果兩三年后,高德地圖業務發展順利,依然存在分拆上市,待價重估的可能。比如阿里的萬網。當然,這也要看阿里的意思。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2月11日14:20:04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8702.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