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凡客投資人對騰訊科技表示,周圍人曾買過凡客,但往往買了一次后,第二次就不會再買,凡客過去最大問題是,太注重品牌品類擴張,導致品牌調性沖淡,產品質量下降。
低價不是凡客遭遇的唯一麻煩。去年凡客從VANCL自有品牌專賣店,變成集合佐丹奴、KAPPA、唐獅、森馬等眾多第三方品牌的大賣場,導致產品定位出現偏離。互聯網分析人士洪波(微博)就直言,凡客品牌定位越來越模糊。當年熟悉的凡客已越來越遠。
當前凡客通過新一輪融資無疑緩解了資金難題,但擺在面前的現實依然嚴峻。那批曾經伴隨凡客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收入已大幅提升,品味上了檔次,凡客如何能跟上用戶成長步伐,或在下一步年輕人中發掘到屬于自己的定位和用戶群,也是凡客需要思索的問題。
小米模式能否救凡客
曾經,凡客是當之無愧的明星公司,創造出凡客體、《我是凡客》、《我要怒放的生命》等經典案例,卻在2011年遭遇滑鐵盧:凡客陡峭增長曲線背后危險癥狀通過種種傳聞暴露:裁員、庫存積壓嚴重高達十數億、巨額虧損、高管離職,突然之間,凡客失控。
這次教訓影響深遠,整個2012年和2013年凡客都在忙于清理庫存,甚至到今天,凡客仍有少部分的貨品未清理完畢,而這兩年間,凡客所在的電商行業已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一位凡客投資人向騰訊科技透露,無論是投資人還是管理層當年都對凡客前景過于樂觀,導致在2011年遭遇重大挫折——高庫存。這場危機真正顯現卻是在2012年和2013年。
正是高庫存帶來的陰影,讓凡客管理層一度對自有品牌產生動搖。去年上半年,凡客曾嘗試向平臺轉型,但為時已晚,最終落得賠本賺吆喝,還傷及賴以生存的自有品牌。
這一舉措還遭遇凡客投資人的強力干涉。在一連串董事會會議上,凡客命運、出路被反復審奪,最終雷軍觸動陳年,使陳年深受感觸,決定不再搖擺,凡客重回品牌。
去年9月,網上曾有一段關于雷軍與陳年的經典對話。大意是,陳年和雷軍喝酒。局至半酣,雷軍突然問,“陳年,我們還是不是兄弟。是兄弟,就把話說明白,凡客產品不行,凡客對待產品的態度不行。”這對陳年刺激很大,感到羞愧又憤懣,決定向小米模式學習。
2014年1月,凡客推出的羽絨被產品即是第一款向“小米模式”致敬之作。凡客宣稱,兩款超高品質羽絨被在核心質量數據上遠超同類產品,分別以499元和999元銷售。在前后三輪的專場搶購中,商品均在5小時內宣告售罄,呈現“一被難求”的局面。
凡客表示,經過近一年籌備,2014年將大幅削減產品品類及款式,大幅提升品質、做頂級單品為目標,今年春夏陸續推出衛衣、T恤、襯衫、運動褲等一系列高品質單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