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網絡發展有邊際效益,開始建網成本相當大。比如,深圳要建幾千個站,開始發展的用戶不多,只得向銀行舉債,成本高。等網絡建好后,用戶多起來,就會慢慢分攤成本。過五六年后就收回成本了,以后就只要維護成本了。
焦點3 取消“月底清零”可行嗎?
現象:不少用戶反映,運營商能否改善套餐設計,比如將消費者的剩余流量延至下個月使用,或者自行處理,比如贈送或賣給別人。這可行嗎?
釋疑:“改變流量月底清零已具備技術條件,關鍵要看運營商選擇什么樣的經營模式。”Z先生稱,如要取消套餐流量月底清零的模式,運營商的整個后臺支撐軟件系統要重新開發,工作量會非常大,但技術上可以實現。另外,Z先生介紹,把流量賣給別人可能會涉及國家牌照問題,因為按規定,個人或機構不能轉售通信業務。贈送倒是可以,比如家人共享,這在技術上是可以實現的,但同樣工作量很大。不過,這一做法還需多個運營商及管理部門來推動。
對未來流量套餐趨勢,Z先生持樂觀態度,認為以后一定會順應民意,走精細化經營路線。而且,以后可能有新的運營商出現,在競爭更為激烈的環境下,運營商套餐也會做得更細。
焦點4 為何手機流量會偷跑?
現象:央視3·15晚會曝光,
大唐電信旗下的大唐高鴻股份公司開發的“大唐神器”植入木馬吸費,同時會泄露用戶的個人隱私,而用戶表示“刪都刪不掉”。實際上,關于“手機流量去哪兒”的投訴,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和普及越來越多。
釋疑:Z先生介紹,這類問題在山寨手機上尤其突出,賣方在刷手機系統時,會安裝很多應用程序,有的應用程序運行可以看到,有的則隱身后臺運行。這背后其實有一個產業鏈,軟件商會與手機商乃至運營商合作。比如,A開發了一個app軟件,就會找銷售者批量安裝至手機中,老百姓不懂也刪除不了,于是軟件就在后臺跑流量、扣費或竊取個人信息。一般三大運營商不會這樣做,畢竟是國有企業。
那么用于檢測流量的360或QQ手機安全軟件安全嗎?會不會侵犯隱私?“這要看你個人權限的設定,通過軟件來確定哪些信息能讀取,哪些不能讀取。”Z先生介紹,其實很多開發商參考了國外模式,要讀取信息時,會事先征求用戶意見,如果用戶愿意,就不存在強制性消費。
“流量清零”是霸王條款
■聲音
“流量清零是典型的霸王條款。”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教授表示,之所以說霸王條款,是因為這種格式條款是由經營者事先擬定的、消費者被迫同意的、未經過聽證會聽證過的違背公平交易權的格式條款,同時也是企業單方簽訂的、單方面排除了消費者的條款,所以這是一種違法的契約。 劉俊海強調,消除霸王條款,不僅需要消費者的主動維權,運營商也應把精力放在提供更為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上,而不是憑借不公平格式條款牟取利益。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3月28日17:41:00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1147.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