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結局,中外電動車大戰將鹿死誰手?特斯拉來了,中國新能源企業應該怎樣應對?
比亞迪、吉利、北汽和長安各自都有新能源車型規劃,產品逐漸成熟,只需快馬加鞭,在特斯拉的中低端產品推向市場之前,搶占市場份額,先入為主,通過高性價比和國家地方雙重補貼,鞏固專屬陣地,如果各家聯合作戰,會增加勝算。中國自主品牌中低端新能源車型優勢,特斯拉近期中期很難超過。其產品的出現,只能為市場提供另一種選擇而已。
特斯拉的高端豪華產品,將受到未來自主品牌高端產品的頑強抵抗。憑借國內企業技術基礎,也將有所斬獲。但與特斯拉抗衡,困難很大。
特斯拉的鯰魚效應在促進市場升溫、新能源企業危急中發力的同時,或許會促成國內企業間的聯合。至少應該有通用充電端口,各企業所有電動車和混動車,可以共用充電樁、充電站,避免繞過遍地林立的充電樁尋找自己品牌專用的充電設施。相關部門需要以新的姿態,審時度勢,重新審視特斯拉效應,認真應對特斯拉帶來的沖擊,協助中國汽車人,實現中國汽車工業彎道超車的夙愿。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5月6日17:35:48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2728.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