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5月28日報道,日本各大企業的2014財年的財務報表相繼出爐,家電業兩大巨頭索尼和松下的14年業績涇渭分明:索尼銷售額7萬7672億日元,最終赤字1283 億日元;松下則銷售額7萬7365億日元,最終黑字1204億日元。兩者銷售額相差不大,卻在利潤上面出現了2000億日元以上的差距。
導致這兩種截然不同結果的原因是,兩首腦的經營手腕存在質的差別。松下社長津賀一宏就任后馬上對總公司機能進行了大膽改造,實現B2B(企業間交易)事業戰略、復活事業部、推出等離子電視領域等等,每項改革都有的放矢。除了這些,松下的住宅事業以及車載儀器領域的成功為松下扭虧為盈起到了推動作用。
而索尼的平井一夫就任社長后著重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相機、攝像傳感器以及游戲等三大領域。不幸的是,這三大領域都存在強勁的競爭對手很難創造利益。索尼在去年相繼拋售美國的公司大樓、大崎的原索尼大廈等資產后在去年時隔5年實現了扭虧為盈。但所謂的扭虧為盈不過借助大量拋售資產,2014財年再次恢復赤字足可以說明這一點。
5月22日,平井一夫社長在經營方針說明會上表示:“2015年將遠遠達不到中期目標,徹底的構造改革會造成500億日元的赤字,但是2016年會創造4000億日元的黑字”。不過有專家卻對此表示疑問。索尼的事業取舍進程遠遠落后于松下,今年2月索尼才決定拋售電腦事業和赤字長達10年的電視機領域,對總部的改革也是平井社長就任兩年以后才著手進行。
不僅改革的步伐緩慢,索尼在危機感和忍痛能力方面也不及松下。
松下在2002年出現業績不振危機,就任的中村邦夫社長馬上進行了標榜破壞和創造的“中村改革”是松下實現了V字恢復。2012年松下再次陷入危機,出現7700億日元的赤字,從中村手里接過接力棒的津賀社長也馬上著手大刀闊斧的改革,經過兩年的忍痛努力,終于在2014年再次扭虧為盈。可以看出,松下上下對改革已經具備了耐受力和豐富經驗。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5月29日12:19:50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3613.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