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基亞從步入智能手機市場開始,因為大膽的使用繽紛糖果色,彰顯個性化,而被很多用戶記憶猶新,人們的印象當中,諾基亞的品牌形象已經不單純來自于優秀的工業設計底蘊,同樣也來自于朝著年輕化發展的色彩哲學。
多彩的顏色成為了諾基亞智能手機的典型特征,但在這同時,機身外形的同質化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甚至低端機型幾乎之間的差異和區別幾乎難以辨識,這也讓人不由自主的發問:
“諾基亞是不是在流水式的批量生產同質化低端機,維持龐大的出貨量根基?”
如果說今年二月份之前,諾基亞的產品差異化還很明顯,那是因為諾基亞X系列Android手機還沒有發布,但是在這之后,你會發現,整個X系列三款手機Nokia X/X+和XL外形幾乎如出一轍,不同之處僅限于機身大小、屏幕尺寸以及配置的輕微不同,這樣大踏步的推出同質化嚴重的“衍生機型”,能夠找到且比較合理的答案不多,低端市場殘存的利潤和市場份額是很重要的一點。
由于諾基亞設備和服務部門已經被微軟收購,最新的財報中也并未體現手機的出貨量,但是結合之前的財報以及最新的市場份額,仍然可以看出端倪。
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諾基亞2014年Q1財報顯示,芬蘭人的出貨量為4700萬臺,占據全球市場份額的11.5,穩居第二名。
與此同時,回顧諾基亞在被微軟收購之前的2014年Q3財報數據,其設備與服務部門共售出設備 6460萬部,功能手機有 5580萬部(Asha觸控設備590萬),Lumia僅占880萬部。
龐大的功能手機出貨量對于芬蘭人“臃腫”的體型而言依舊是中流砥柱。
換句話說,低端市場的入門級產品可以源源不斷的為諾基亞輸血,這是為什么諾基亞大批量的推出入門級手機的原因,不管是低端WP、Asha還是Android手機。
也有人曾經說過,諾基亞做Android手機,尤其是低端Android機,是在以最微小的代價,向用戶輸出Windows Phone用戶體驗,盡管這可以被當做是一種可能,但卻并非主要,主要的原因在于:
低端機對諾基亞來說仍然有可觀的利潤。
以Nokia X為例,這款手機采用了800×480分辨率4英寸屏幕、1GHz高通驍龍S4雙核處理器、512MB RAM、4GB內置存儲空間,以及300萬像素攝像頭,雖然目前還沒有人對其做BOM成本分析,但明眼人都知道這樣的配置售價為699元意味著什么。
再將Nokia X和XL乃至X2進行對比,配置在小幅度升級,售價卻近乎翻番,其中有多少利潤不言而喻。
也會有人這樣反問,工業設計不需要成本嗎?售后服務也要花錢啊,研發一樣少不了投入。
恰恰在這個問題上,諾基亞選擇了批量式的同質化生產,這種量產帶來的規模化效應依舊將研發、設計等一系列環節的成本被壓縮到了極致,最后利潤卻在不斷的放大?
你真覺得諾基亞沒有考慮過高端Android手機?
可以肯定的說,作為混跡于手機市場的巨頭,諾基亞的智囊團絕對有過這方面的設想,但是擺在眼前的有兩個問題:
低端市場規模化的鋪貨可以快速帶來大量現金流,或者說快速變現,這是可以維持諾基亞正常的輸血措施,是高端產品所不具備的優勢;其次在微軟的控制下,諾基亞的高端Android是一個不可能藍圖,前路只有一個,那就是Windows Phone,畢竟微軟還指望著諾基亞打天下。
所以,那些還在期待諾基亞做高端Android機的用戶,還是趁早打消這個念頭,諾基亞沒有機會,至少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有這種可能。
實際上,不說高端機,就連低端產品的定位,諾基亞和微軟自己人都沒有搞清楚。
舉個簡單的例子,作為首款4G網絡WP8.1手機,由Lumia 630衍生的Lumia 638被寄予厚望,但沒想到的是基于4G網絡的多媒體娛樂和快速分享成了這款產品的亮點。
如果單純的從4G的角度理解,升級是理所當然的,但一款屏幕4.5英寸,內置存儲只有8GB,攝像頭不過區區500萬像素的產品,你能寄希望于4G來增加這款手機的娛樂體驗,快速下載視頻嗎?你能指望它拍出來的照片去分享嗎?不能。
所以,與其牽強的說是多媒體娛樂體驗和快速分享,還不如簡單粗暴的以品牌、價格和多彩來刺激消費者眼球。
對于諾基亞來說,推出低端機維持利潤在情理之中,不做高端Android而扎根于Windows Phone生態也是可以接受的,不能理解的是,作為一路伴隨著諾基亞品牌走過來,見證著1100、7610、N73、N95、E71等一系列經典外觀設計的產品的追隨者,只看到了諾基亞一頭埋進了多彩的同質化機身當中,而看不到這個昔日的手機巨頭,不甘落魄和平庸的決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