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市場調研公司易觀國際監測2013年Q2-Q4小米銷量數據依次為:193萬部、233萬部、620萬部。Q1小米未進TOP10,銷量應低于第10名OPPO的270萬部。由此推出,小米2013年手機銷量不超過1310萬部。
也就是說,截至2013年底,小米渠道壓貨量560萬部(1870-1310)。這些手機不在最終消費者手上,而是在作為企業的渠道商以及黃牛這種另類渠道商手上。
小米的壓貨方式與傳統不同,渠道商看中小米的產品與品牌,認為其有增值空間,才主動囤貨或者接受“壓貨”。目前來看,這種壓貨是良性的。
四年多來,我們見證小米的成長,從產品品質到售后服務再到供應鏈管理,卻沒有人提過它向渠道壓貨能力的提升。對于成熟的手機廠商而言,這是一項必備的能力。它直接反映出產品的品牌影響力以及與渠道合作關系情況。
需要指出的是,向渠道壓貨,是一把雙刃劍。渠道商能載舟亦能覆舟,一切皆與利益掛鉤。我敢預言,終究會有一天,小米的渠道商將被動接受壓貨,iPhone 5C不就是例子嗎?那時,能否確保壓貨的良性發展,需要小米認真思考。
三、強調一下關于數據真實性與準確性的問題
以上所有分析與思考基于一個條件:小米公司與調研公司公布的數據是真實的、準確的。之所以提這個條件,是因為數據很容易出現“問題”。
國外調研公司對出貨量的調研,主要著眼渠道的合作數據。而小米與傳統手機廠商不同,官網銷售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不排除調研公司直接或間接通過小米公司拿電商出貨數據的可能。這種情況下,準確性會很高,真實性取決于小米的誠信。Canalys調研小米Q1出貨量約1000萬部,Q2出貨量約1500萬部,累計2500萬部,與小米公布的2611萬部數據相近。
關于銷量的調研,傳統調研公司習慣于統計各個重點城市銷售網點銷量及街頭攔訪,有一定經驗積累,調研統計模型早已成型,這種適用于線下銷售,準確性較高。而針對線上銷售的調研方式,取多大網民樣本、從第三方平臺獲得數據占多大比重、建什么樣的模型等,都需要不斷摸索,準確性不敢保證。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8月6日13:19:00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7242.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