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查機構Canalys日前發布消息稱,三星電子今年第二季度在中國市場共售出1322萬部智能手機,首次被售出1499萬部的中國企業小米所趕超。這也是三星自2011年以來首度讓出中國市場老大的寶座。與此同時,華為和聯想等國產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也都在上升,有望即將趕上三星。為此,有不少分析認為,國產品牌全面崛起、三星等洋品牌隕落的時代已經到來。
手機制造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行業,在功能手機時代,摩托羅拉、諾基亞曾各領風騷數年。進入智能手機時代后,iPhone的橫空出世迅速擊垮了諾基亞,兩年前三星又趕超了蘋果,而現在又輪到了小米、華為、聯想等新生代國產手機品牌對三星的霸主地位發起挑戰。
事實上,早在兩三年前,就有預測認為,憑借成本低廉、技術追趕、中國元素等做諸多優勢,國產品牌有望迎來快速發展期。幾年過去,目前國產智能手機已是“天時、地利、人和”俱備,逆襲開始成為可能。
首先中國市場潛力巨大。從2012年開始,中國晉升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2014年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規模將超過4億部,占全球市場總量的約30%。更重要的是,和已經開始進入成熟期的美國、西歐、韓國等國家不同,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智能手機普及率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這也使得智能手機市場的重心開始從高端轉向中低端,價格競爭日趨激烈。
其次是智能手機的制造門檻不斷降低。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產品及業態已經完全成熟。而中國作為制造業大國,經過多年的積累,液晶屏幕、集成電路、芯片制造等代工企業的技術日益成熟,智能手機制造技術已經普及化,門檻不再遙不可及。三星的完整供應鏈帶來的制造優勢很大程度上被抵消。小米的成功,以及此后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的錘子、北斗、小辣椒等國產品牌,便是明證。
再次是國產手機依然擁有巨大的成本優勢。伴隨著激烈的競爭,智能手機在不斷普及的同時,國產手機與三星、蘋果等高端手機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性能足以滿足用戶的日常使用。尤其是與三星手機硬件配置相差不大的國產手機,其售價僅為前者的1/2,乃至1/3,大大沖擊了三星在國內的銷量。據韓國媒體報道,近期華為還有意在韓國市場推出智能手機,配置和功能基本與三星手機類似,但售價僅為38萬韓元(約2280元),相當于三星主流智能機的一半,令韓國業界一片驚呼“狼來了”。
最后是國產品牌顯然較三星、蘋果等更接地氣。國產手機廠商更熟悉國內市場、了解國內消費者的習慣特點,不僅能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提供更為貼切的手機產品,亦能采取當前中國市場流行的互聯網營銷方式開展銷售及服務。而三星依然還在堅持通過電視廣告等傳統方式投入巨額資金進行宣傳,這無疑使其在成本控制、商品周轉、資金效率等方面的優勢被大幅抵消。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8月13日13:51:39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7625.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