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索尼調(diào)高了自己的預虧金額,顯然原本的智能手機戰(zhàn)略并沒有幫助索尼扭轉頹勢。如何自救就變得非常關鍵了,否則虧損還會加劇。從當初轉賣PC業(yè)務,剝離電視開始,索尼就希望能夠借助智能手機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市場有所作為,甚至喊出了進入全球三甲的行列。但如今不用說三甲,甚至前五都沒有索尼的身影。
如果僅僅是份額問題的話,或許還能勉為其難地歸結為中國本土廠商崛起,在中低端市場的搶占份額,尤其是千元智能機的火爆等等都給索尼很大的壓力。索尼在智能手機市場預想的份額并沒有達到。索尼顯然也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進行相應的調(diào)整也是必須的。只是如何選擇,是繼續(xù)壓低成本,力拼中低端市場,和中國企業(yè)抗衡;還是轉戰(zhàn)中高端市場,直接和蘋果三星掰腕子?其實兩條路對于索尼來說都是一個艱難的抉擇。
首先我們先說說中低端市場。其實索尼當初喊出進入全球三甲的份額市場,就是覺得自己進入到中低端市場也能獲得用戶的追捧,進而占據(jù)新興市場的優(yōu)勢。但顯然索尼忽略了幾個問題:其一是索尼的品牌影響力在智能手機市場早已今非昔比,不說銷聲匿跡,起碼對于更多的新興用戶來說,索尼代表著上一個時代了,已經(jīng)落伍了,不在新興的市場范疇里了。
其二是索尼低估了自己的競爭對手,來自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廠商的能力了。來自中國市場的“中華酷聯(lián)”以及小米等廠商的崛起速度非常快捷,不僅迅速占據(jù)了中國本土市場的絕大多數(shù)份額,同時觸角早已拓展到海外市場,尤其華為、中興的全球品牌美譽度異常高,在中國之外的新興市場的口碑和認可度也頗具競爭力,而小米和酷派也都進行國際化拓展。索尼在和這些對手競爭中沒有絲毫的優(yōu)勢,而且中國制造商價格戰(zhàn)打得得心應手,成本控制較好,以一種相對高的配置,相對低的價格搶占市場份額,并且取得了預期的效果。這恰恰是索尼所欠缺的。因此份額受到壓制也就可想而知了。
接下來,再說中高端市場。這個市場無疑是蘋果和三星的天下,事實上二者也占據(jù)了智能手機市場更多的利潤,這是業(yè)界公認的事實。如果說索尼曾經(jīng)也是電子消費品的時尚代名詞的話,但那是在Walkman流行的時代,流行音樂,追逐音質(zhì)變化的亞MP3時代,如今包括蘋果iPod都幾乎要退出歷史舞臺了,索尼的時尚知名度自然也是名落孫山了。
用一句時下流行的說法是,索尼已經(jīng)缺乏了尋找到用戶痛點的能力,沒有靚麗的類似iPhone6,包括三星Galaxy S系列、Note系列的驚艷,又如何能夠吸引到年青一代?舉一個不恰當?shù)睦觼眍惐龋缃竦乃髂犷愃朴谖覀兤胀ǖ拇髮W本科畢業(yè)生,沒有藍翔技能生的技能,自然也就沒有了藍領的優(yōu)勢和需求,更得不到中低端用戶的認可;又沒有碩士生、研究生,包括985背景的優(yōu)質(zhì)品牌影響力,介于二者之間的普通畢業(yè)生,拿什么讓BOSS們垂青你?于是索尼也就在市場上處于一個不尷不尬的境地。再加上索尼把幾乎所有的復蘇期望都放在了智能手機市場,當這個市場遭受困頓的時候,自然也就更加雪上加霜了。虧損加劇也是難免了。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fā)表于 2014年9月23日12:45:44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9717.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