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冀透露,與每單十幾部iPhone的“散貨”相比,每單“大貨”的規模可以達到數百部。這讓香港本地的經銷商有了強大的定價權,并通過整個水貨產業鏈,迅速傳導至全國各地的零售市場。
“iPhone的價格是不斷波動的,加價多少并不一定。但在訂貨時,首先要付30%至50%的定金,到貨后對方按照約定價格給你。如果臨時要貨,就按當時市場價格。”他說。
為了搶占先機,大陸的許多水貨商會在iPhone發布后備足現金,第一時間奔赴香港,從各大經銷商和黃牛進貨。但為了壓低成本,一部分人打起了走私的擦邊球,而這也是整個水貨產業鏈最灰色的環節。
抓不完的“帶工”
國內規定,手機屬于20種應稅商品之一,必須向海關申報并繳稅入境,稅率為10%。如果加上這一成本,港版iPhone因匯率因素而來的價格優勢將蕩然無存。
于是,水貨商在香港購買了iPhone后,就會找到當地的“水客”,把貨帶回境內。這些人亦被稱作“帶工”,而水貨商通常會有相熟的“帶工頭”,由后者安排人手,分批次帶著iPhone通關。
深圳是“帶工”最密集的地區。劉冀認為,一方面深圳緊鄰香港,陸上口岸眾多,每天的出入境人員眾多,海關監管難度大;另一方面,周邊地區的農村勞動力充足,農閑時間較多,他們愿意往返奔波,掙一些“跑腿費”。
捎帶iPhone入關的成本并不低,“帶工頭”的收費標準是每部iPhone收取50至200元不等。而水貨商每賣一部港版iPhone,平均可獲得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10月14日12:30:28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30964.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