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毫米,vivo在過去的三年中,用三款主打極致Hi-Fi極致超薄的X系列機型——6.55mm的vivo X1、5.75mm的vivo X3和4.75mm的vivo X5Max,三次打破了世界最薄智能手機的記錄,將智能手機的厚度從6mm時代帶進5mm時代,再到4mm時代。而在工業設計突破的同時,對于Android手機的音質、對于手機Hi-Fi的不斷追求,才是這個系列以及vivo存在的最大意義。
12月10日vivo在發布X5Max時也發布了新的手機Hi-Fi架構——Hi-Fi 2.0,徹底推翻了之前由vivo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Hi-Fi 1.0架構,并重建了手機Hi-Fi的行業標準。那么,到底什么是Hi-Fi 2.0呢?到底Hi-Fi 2.0的誕生又有什么意義呢?
這還要從最早的Android音頻問題說起,筆者今天就帶領大家,一起看看這些年Android的音頻史以及vivo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一、Android音頻歷史缺陷與vivo VRS技術解決方案
在Android音頻還處于混沌時代的時候,別說手機Hi-Fi,就算是正常的音樂播放都是一塊空白的市場,雖然有著無數的潛在用戶(vivo的成功也說明了這一點),但大家都不愿意去觸碰,根本原因在于Android 4.0之前,Android系統本身的音頻架構存在嚴重缺陷,強制SRC(采樣率轉換)到48kHz輸出讓Android的音樂功能徹底淪為雞肋。
而在Android 4.0之后,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通過分析Android原生系統文件認為增加了16kHz、32 kHz、44.1kHz和48kHz四種SRC而使得音質有所改善,不過在使用非原生系統的設備上會因為移植的原因導致問題仍然存在,另一種則通過專業設備的測試對比認為并無改善。
另外在硬件上,使用率最高的高通芯片在之前所有的產品上也存在音頻缺陷,同樣會在44.1kHz下存在劣質的SRC問題,而剛好44.1kHz和48kHz采樣率是最常見的音樂文件和視頻音軌規格,因此Android+高通的搭配就徹底毀了Android音頻系統。這也讓所有廠商都不愿意輕易的去嘗試這樣前途未卜但卻前途無量的事情。不過vivo在這個時候通過大量的市場調研分析,論證了手機音頻創新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站了出來,將手機Hi-Fi作為極致差異化細分市場的重要戰略內容。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vivo在Android音頻問題上,已經有了相應的解決辦法:VRS專利的技術,只是局限于當時的技術能力,沒有辦法做到植入專業級的Hi-Fi芯片,只能通過VRS的軟性解決辦法繞開Android劣質的SRC,再結合vivo自己的BBE&SRS音頻處理技術,全球第一次彌補了Android在音頻上的缺陷,這在vivo的V、Y和S系列機型上均有證實,遺憾的是軟性辦法卻避不開高通芯片的設計缺陷,所以在MTK平臺會得到較好的音樂體驗,而在高通平臺,則一如既往的糟糕,這顯然不是vivo想要的Hi-Fi。
二、開啟Hi-Fi 1.0時代和vivo X1橫空出世
讓人欣慰的是,vivo并沒有就此滿足。2012年11月10日,vivo X1在北京水立方橫空出世,通過內置專業芯片做到了非常接近真正Hi-Fi的音質。
此時,雖然Android和高通劣質的SRC問題仍然存在,但智能手機并不能沒有音樂播放功能,所以大部分Android手機都是在SoC集成CODEC(編碼解碼器)或外置CODEC,來微弱的提升音質表現。只有vivo提出了在手機之內植入專業的DAC(數字模擬轉換)的辦法,徹底避開系統和高通芯片,用獨立的音頻解碼芯片來解決Android音頻問題,達到極限接近Hi-Fi的音質。
不過,由于是首次采用這樣的方案,所以vivo選用了移植難度不是很高的Cirrus Logic出品的CS4398和CS8422中端芯片組合,由CS4398來負責音頻解碼,由CS8422來負責SRC,這樣就成功的避開了Android軟硬件上幾乎所有的缺陷。雖然引來了業界一片質疑,大批無用論者涌現,但vivo X1最終以超高的實測客觀音質、專業音頻磚家的一直好評和不可思議的銷量,證明了vivo選擇手機Hi-Fi的正確性,也堅定了vivo繼續走Hi-Fi路線的決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