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扔掉筆記本還有多遠?

科技評論195閱讀模式

隨時在線,似乎已經成為互聯網工作的必備“美德”。

無關乎內卷還是躺平,我們似乎總能從網上看到具備這些“美德”的互聯網人隨時隨地地掏出電腦,不管是在馬路牙子上,還是在結婚現場。

這些互聯網人通常都有另一個身份——“習武之人”。因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隨時隨地背一臺又大又沉的筆記本,沒膀子力氣是萬萬扛不來的。

況且,任何場景下都需要端起筆記本說干就干,沒扎過幾年馬步、撐過幾年鐵板橋的硬功夫,怕是有些難度。

當然,“習武之人”也有夢想,辦公設備輕量化顯然就是最直接的一點

做出這項改變的自然首先是筆記本廠商,他們把筆記本電腦盡量做到更加輕薄。

但顯然這還遠遠不夠,筆記本變輕了,只不過是讓“習武之人”難度降低了,可能從十年功力起步變成了八年功力。如何將功力需求降低到五年,甚至是更低,筆記本廠商就很難做到了。

手機廠商的大革命,但不咋成功

手機廠商們一看,你們筆記本又鍵盤又鼠標的,整不了太小,但是我們手機能啊,手機最大的屬性不正是便攜么。于是,在手機上如何高效辦公就成了一個值得探索的課題。

比較典型的是案例,就是錘子科技的TNT工作站。

幾年前,錘子科技打出了革了PC命的旗號,其憑借的優勢理念也很明顯:一是手機的便攜性,讓生活和工作無縫銜接;

二是依靠現在PC優化的不到位,通過更加貼近消費者痛點的功能優化謀取用戶青睞。

TNT的運行結構也很清晰,手機當成PC主機,與PC操作模式相近的狀態依靠配套的外設來實現。

這臺外設包含觸控屏幕、鍵盤、鼠標,整個系統與PC差異不大,并且依靠觸摸屏等手機具備的優勢,TNT工作站在一些場景中還能實現更加便攜的操作。

但遺憾的是,TNT沒有賣爆,也沒有革了PC的命。總結總結,原因有很多——

1、 笨重的外設讓手機失去便攜優勢

手機的最大優勢就是便捷,但想要高效率工作,手機就必須借助外設,比如放大顯示、使用鍵盤等等。這些外設導致手機辦公的場景并不便攜。那么,既然手機不便捷了,我在固定場景中為什么不選擇性能更好的PC去辦公呢?

2、 手機的性能和優化跟PC比還是差很多

相比于PC,手機的性能雖然一直在進步,但還是差點意思,這個從芯片的功耗就能看出來。

手機得顧慮電池的續航,以及握持時機身的燙手程度,所以最高運行功率也就幾瓦,但PC的芯片功耗基本都是幾十瓦起步,上百瓦的高端芯片也比較常見。

手機的性能碼字修圖還行,更復雜的工作還只能用性能更好的PC來實現。

另外一點就是優化,手機去做辦公系統,需要進行大量的第三方軟件適配。剛剛起步的手機電腦模式,既沒有龐大的發展資金支持,也沒有足夠的體量去吸引第三發主動適配,依靠手機廠商自發性質的簡單適配,體驗很難有所保障。

3、 消費者對手機的認知很難有快速的轉變

當然,做不起來最重要的點就是沒有得到消費者的認可,如果產品能賣爆,不管是資金還是適配,這些問題都不存在。那么看起來如此厲害的電腦模式,為什么賣不爆呢?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消費者的認知沒發生轉變。

大多消費者都會認為,手機就是手機,整再多花活兒也還是手機。

如果電腦模式的外設不貴,有閑錢了可以買個試試,但如果很貴,就得考慮考慮了。結果大家都在考慮,都在觀望,手機廠商賺不到錢,這個項目自然也就難以推行下去了。

實際上,手機的電腦模式不止TNT,三星、華為等大廠也都給手機適配了電腦模式,只不過是將電腦模式以大力度推到消費者視野當中的就錘子科技一家。

TNT的推出似乎有種賭一把的意味,但終究還是錯付了時代。

為什么這么說?實際上,手機代替電腦從理論上是可行的,因為智能手機與電腦有著相似的功能,而且二者在很多場景下都是為了達到相同的目的。

比如我們可以用電腦打字聊微信,也可以用手機打字聊微信。只不過是電腦和手機的使用場景不同,各自更加便捷的條件也不同。

讓手機代替筆記本,需要做好的正是打通這些不同使用場景的便捷條件。

比如在路上我們需要寫一篇文章,那么手機需要拓展更大的顯示和效率更好的輸入方式。再比如讓手機處理更加復雜專業的工作,手機就需要有更強大的芯片支撐。

現在為什么會不成功?原因也就很明顯了:科技水平沒到那個地步。

平板電腦成出路,全場景打通才是眼前的未來

手機不成功,行業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平板電腦。

相比于手機,平板電腦沒那么便攜,但屏幕大顯示好,可搭配的便攜式外設也有更多選擇;相比于筆記本,平板電腦雖然性能有限,但便攜屬性著實提升了不少。

也就是說,在科技水平還不夠的時候,就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屬性,使其更適合目標使用場景。

在這方面,最能讓我們看到希望的就是蘋果的iPad Pro。

最新一代的iPad Pro搭載了電腦上用的M1芯片,性能基本與MacBook看齊。同時依靠蘋果龐大的體量和第三方號召能力,iPad Pro辦公應用的適配也不成問題。

我們離扔掉筆記本還有多遠?-圖片1

當然,蘋果的價格也很“實在”,平板+外設的價格已經與高端電腦平齊了。

但人家就是很實用,不僅是碼稿修圖剪視頻,最新的iPadOS還對代碼的編寫進行了優化,讓平板電腦不再只是編輯老師們的專屬。

我們離扔掉筆記本還有多遠?-圖片2

因為M1芯片的搭載,很多果粉實際上都在期待iPad Pro的操作系統可以與蘋果電腦的macOS打通,這樣平板就可以完全代替筆記本去使用。

但顯然,WWDC21讓這部分果粉失望了,蘋果只是完善了iPadOS。究其原因,用網友的話說,iPad Pro能用macOS了,MacBook不就賣不動了,蘋果不會這么傻。

但蘋果還做了一件事情,就是打通生態。蘋果手機、平板、電腦上的應用很多都實現了多設備的數據互通,而且iPad Pro可以作為蘋果的第二塊屏幕使用,并且可以進行文件的直接拖拽。

也就是說,平板還是平板,它不是為了代替電腦,而是為了滿足更細分的場景需求

同時,通過生態的打通讓生態內的設備可以共同服務于辦公場景,從而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

以應用場景來舉個例:端午節假期要出去玩,想要滿足臨時辦公帶個iPad Pro就可以了,外搭個鍵盤或者手寫筆來滿足更高的輸入效率。

除了滿足臨時需求外,在路上閑來無事可以用iPad Pro進行累積性辦公。

回到家后,將iPad Pro接入蘋果生態中,用蘋果電腦繼續辦公,不僅可以享受電腦更大的屏幕和平板屏幕的同時顯示,還不需要數據傳來傳去。

顯然,蘋果這是繼承了“母公司”的“遺志”,如今看來,當年錘子科技的TNT沒做成平板電腦真是可惜了。

寫在最后

當然,對于“習武之人”,蘋果的iPad Pro不是唯一的選擇。

如果你沒有蘋果全家桶,并且習慣用非iOS手機和Windows電腦,那么前不久發布的華為MatePad Pro12.6也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依托于HarmonyOS全場景能力,華為的手機、平板、電腦都實現了互通。

看到這里也許有朋友會有這樣的問題:手機啥時候才能代替一切呢?

從理論上說,這個還真是有可能的,比如實現了便攜式設備的全息顯示和交互技術。

但很明顯這個還有點遠,與其期盼這些倒不如關注一下AR眼鏡,配個便攜式鍵盤,顯示和輸入全搞定。

我們離扔掉筆記本還有多遠?-圖片3

 
  • 本文由 米粒 發表于 2021年6月14日17:31:08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92953.html
科技

毒性堪比眼鏡蛇 亂摸水母會出人命!

抖音之前很流行的“水母手勢舞”你會嗎?張開手掌再捏住手指向后拉,收回手指,張開手指,你就可以得到一只簡略版的水母~ 然而不是所有的水母都這般可愛無害,比如今天的主角&mdash...

發表評論

匿名網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確定

拖動滑塊以完成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