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于手機企業來說足以致命,“現在的手機行業就像曾經繁榮的光伏行業。當前的表面繁榮不會持續太久,三年會成為一個時間窗口,這么多的手機企業三年之后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獄。”
何士友表示,面對這種局面,中興的對策就是在中國市場不再一味追求份額增長,而是改為調整產品結構。一直以來,人們對國產機形成的固有印象就是“低端”、“廉價”。在他看來,國內手機品牌快速增長的部分主要是缺乏利潤的低端產品,增量不增利,這正是快速增長的中興手機如今碰上的難題。
“為了大規模啟動市場,中興在利潤方面做了一定犧牲。”何士友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說。比如,為中興帶來巨大出貨量的千元智能機,就讓中興付出了大量的成本。千元智能機最大的問題就是“不賺錢”。只有靠規模化來降低成本,才能獲得少量利潤。這樣的局面,在某種程度上是運營商為了快速發展用戶,壓縮渠道和終端廠商利潤的結果。
何士友自己坦言,“在中國市場,我們品牌還是被低估了。”以中興手機為例,雖然其2012年開始一直在有意主推中高端系列機型,但是消費者顯然還沒有適應中興品牌的手機為什么要賣到兩千以上。去年,希望進軍高端提升利潤的華為手機也有類似的遭遇。那么, 國產品牌們如何才能改變固有印象呢?作為國產機的典型代表,中興目前采取了兩個策略,第一是在中國推出獨立的品牌努比亞主打高端;第二,是在美國歐洲等主流市場加大投入,建立全球品牌。(詳文見鈦媒體此前文章《走出低價機困境,國產手機有多難》)
為此,中興會有目的地放棄低端產品,轉而增加中高端產品比例。不過,中興手機急需要解決的還有渠道問題,之前由于與運營商合作,中興手機基本沒有自己的渠道。事實上,中興手機近些年并不缺乏好的產品,如今年推出的旗艦產品 Grand S、Grand Memo,又在本周二發布的 Grand Meno 5S大屏魔獸,還是NBA官方指定的大屏雙卡智能手機。
但是,曾學忠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Grand S和Memo就是因為受限于公開渠道不完善,兩款手機主要在電商渠道銷售,導致最終銷量與之前預計差距不小。痛定思痛,中興今年將新增1億元投入社會渠道建設。為此,中興已于今年7月份與迪信通達成戰略合作,深耕省級公司渠道,計劃年內進入300家迪信通核心門店。除此,中興還將陸續與蘇寧、國美,以及深圳恒波等區域連鎖渠道合作。
曾學忠稱,中興手機2012年國內社會公開渠道、電商渠道銷量占比約20%,預計2013年銷量占比30%以上,2015年達50%,以實現2015年中興手機終端的收入能占到到集團收入的50%的目標。
從中興內部提出的2015年進入全球前三的目標來看,留給中興手機提升品牌只有三年的期限,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