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GSA發布的報告,截至2013年9月,全球終端廠商共推出1064款LTE終端,其中222款支持LTE-TDD網絡制式(其中23款為智能手機),而支持LTE-FDD制式的終端超過800款(其中超過340款為智能手機)。中國移動現在推動的兼容多模多頻制式的LTE-TDD終端,更是增加了終端成本。
第三,采用高頻段頻譜給LTE-TDD網絡建設帶來難度。根據頻譜特性,如果運營商擁有中低頻段頻譜資源,相對于采用高頻段頻譜,只需部署相對少的基站便可完成大范圍覆蓋,既可降低網絡建設成本,又實現良好的覆蓋,幫助運營商取得網絡覆蓋優勢,可有效提高運營商的競爭力。
工信部已經確定在1800MHz和2100MHz頻段中未分配的兩個60MHz頻率資源(共120MHz頻率資源)用于FDD頻率,而將2500-2690MHz高頻段的全部190MHz頻率資源規劃為TDD頻譜。意味著LTE-TDD運營商需要部署比擁有更低頻段資源的LTE-FDD運營商更多數量的基站,才能實現網絡的廣域覆蓋,而現在在城市里大范圍部署新基站的難度很大,成本也相當高。這將使得LTE-TDD運營商的基站部署和網絡建設速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中國移動LTE-TDD網絡采用高頻段,而電信聯通如果采用低頻段部署4G網絡,將使得中國移動的網絡部署進度和成本處于劣勢。
互聯網資源占比極低
移動占有中國60%以上的移動用戶,卻僅擁有少量的中國互聯網資源,將成為其發展4G和移動互聯網業務的重要瓶頸。中國移動為了滿足其龐大用戶對于互聯網應用日益增長的需求,需要租賃電信或聯通的相關資源,同時意味著用戶要跨網絡訪問,對中國移動來說一方面會產生巨額網絡結算費用,同時也將影響用戶的訪問速度,從而影響用戶使用互聯網的體驗。中國電信和聯通占據大部分的互聯網資源,使得它們具備良好的流量經營和互聯網應用基礎。
但從固定網絡和互聯網資源角度來看,中國移動實際上要受制和落后于中國電信和聯通這兩家老對手。
中國電信和聯通占據大部分互聯網內容和應用資源。大部分互聯網內容和應用(如新浪、騰訊、百度、淘寶上的網站信息和應用)都存在于專業的互聯網數據中心(IDC)。用戶平時訪問的互聯網內容和應用,大多數都是通過互聯網進入IDC來獲取和使用。而中國超過60%的IDC資源掌握在中國電信和聯通手中,其余多數被第三方專業IDC服務商占據,中國移動的有效IDC資源市場份額不到10%。雖然近幾年中國移動的IDC建設投入達數十億元,對中國TOP500的互聯網企業提供非常優惠的資費甚至免費,卻依然難以吸引到互聯網企業的資源進駐。
中國電信和聯通壟斷了中國互聯網骨干網資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