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舉行的中國互聯網產業年會上,Google 大中華區總裁石博盟(Scott Beaumont)出席并做了“數字化未來”的主題演講,闡述了數字化未來的發展及三大要素,同時表示Google在中國業務仍有諸多發展機遇。
演講后,石博盟上任以來首次就Google中國的業務發展以及他對這個職務的看法,與經濟觀察報網者做了簡要對話。
經濟觀察網:從去年九月初上任到現在的幾個月里,你主要做了哪些事情?
石博盟: 我一直在努力學習,我去探訪各個地區的辦公室,和團隊成員們交流,接觸盡可能多的部門。我數過,從9月到圣誕節,我一共飛了32次,北京、臺北、深圳……很多地方。
經濟觀察網: 有何發現?
石博盟: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國人的創業熱情,不管是Google的員工還是我們的合作伙伴。
經濟觀察網:如果我沒記錯,你的前任劉允先生在剛剛上任時,對Google中國的營銷部門和整個渠道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合,但產品導向的研發團隊卻在事實上被大幅度削減,至少員工比例急劇下降。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你會采取類似性質的行動么?
石博盟:不會,我不同意(中國區研發工程師減少)這樣的說法。據我所知Google中國的工程師團隊規模很大,具體數字我給不了,但至少幾百號人,分布在北京、上海以及臺北等城市。我們的搜索引擎產品的技術,有很多都是上海的工程師貢獻的。中國的研發,對Google全球的業務都做出了貢獻。我不認為這有所改變,我們為什么要在全世界布局研發團隊,那是因為單靠硅谷顯然不夠,而且這些工程師甚至比硅谷人才更從聰明能干。現在公司要找工程師,很多都第一個會想到中國。我敢說,未來Google中國的研發團隊會變得更加強大。
經濟觀察網: 你將如何定義Google在中國市場上的“成功”,對于你個人而言呢?
石博盟: 在中國成功,意味著Google的產品和技術能夠為我們的用戶和合作伙伴發揮最大的效力。對于我自己而言,則是我可以對著鏡子中的自己問心無愧地講,我們已經做到了能力所及的最好。
經濟觀察網: 網上有很多評論聽起來似乎有些苛刻,稱過去幾年來,Google的中國員工包括劉允已經為公司這個市場的表現盡了最大努力,但對其個人潛能的發揮,卻受到了大的限制。你這樣認為嗎?在將來,你是否有信心讓個人的“成功”和Google中國的業績兼容起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