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深度用戶對于人人網的抱怨也開始變多。比如聊天消息接受不到,新鮮事功能很弱——一個用戶發幾十張照片就會被刷屏,每個回復都會單獨產生一條新的新鮮事,開放平臺上的游戲利用開放性接口刷屏,以及諸多用戶的反饋意見石沉大海。
真正讓人人網掉隊,還是始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開啟。但其實早在2009年,人人網就已經開發無線版本,第一個版本是塞班系統的WAP版本,并將產品和市場外包給外部團隊做。
當時人人網內部彌漫的一種思想受到了《創新者的解答》一書的影響,即一個大公司想要顛覆式創新,就需要把公司里的一波人丟到不同的地方,給他們一筆錢,然后讓他們隨意發揮,看是否能成就一個顛覆原有格局的新產品。這在互聯網公司是一個常見的做法:騰訊借這個思路在廣研發展出了當今最火的移動互聯網產品——微信,搜狐發展出了三級火箭模式帶起的搜狗搜索。
看起來合理的內部創新,人人網更多的內部項目是C2C(Copy to China)式的。比如輕博客火了以后,人人網主推人人小站;在移動端,沿襲Facebook策略將“私信”與“新鮮事”做成兩個客戶端;還模仿當時火熱的語音圖片社交工具“啪啪”做了“啵啵”“美美”等一系列小型手機社交產品。
不同于微信與騰訊,人人網并沒有把握好核心業務與內部創業的關系。據人人網內部員工稱,上市之后,往往做一個工作需要抄送自己的老大,其他部門的老大,以及老大們的老大,很多資源未能協同嚴重內耗。在《商業價值》調查的諸多離職員工中,其離職原因與內部創業項目質量平平,發展前景迷茫關系重大,同時也困擾于日益復雜的公司文化。
黃晶回憶這段經歷反思道:“其實我們當時比較鼓勵內部創業,內部想法會得到很多支持,但內部創業的成功率可能不比自己出去創業高,有時可能會更低,所以這并不是有效的。”
1億和5個1000萬
今天的陳一舟開始意識到,人人網是千橡諸多業務線的根基,比起在產品上用投資的心態廣撒網橫向擴張,此時更需要的則是聚焦。
“把一個產品做大,你會發現一個1億活躍用戶數的產品比5個1000萬的產品值錢四倍,價值是按平方疊加的,最后這些都會轉換成經濟效應。”這正是陳一舟的新目標,把人人網5000萬的月活躍用戶做到1億。
但定位年輕用戶的人人網想做到這些絕非易事,陳一舟需要砍掉公司正在運行的小創業項目,減少在人人游戲上的擴張。在人人網新版客戶端發布的前一天,陳一舟發送全體員工內部郵件宣布,人人公司會進一步聚焦核心業務,將更多資源傾注人人網,并在移動互聯網上的加速。
陳一舟的醒悟始于移動互聯網正在以快于PC 4倍的速度發展,而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規律與PC端完全不一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