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大學生在課堂玩手機現象的報道頻出,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同時面對大學課堂數量激增的“低頭族”,一些學校或者院系通過沒收、屏蔽信號、扣分、設置手機收納袋等措施倡導“無機課堂”,這些做法得到了部分老師和學生的贊同,也引發不少非議。
目前,很多大學課堂都面臨著“低頭族”的難題,學生不聽講玩手機的現象讓不少老師感到擔憂。
低頭玩手機現象在高校上大課時非常普遍。“一些人會偷偷摸摸地玩兒,還有人明目張膽擺在桌上,有的甚至一邊玩兒一邊笑。”北京某高校中文系李老師說。盡管自己采取過諸如增加課堂討論、提問比重等治理措施,不過收效甚微。
近兩成學生每節課用手機超半小時
麥可思近日的一項調查研究就顯示,被調查的在校大學生中,超過九成擁有智能手機。擁有手機的學生中,超過九成會帶手機去上課。值得注意的是,17%的大學生平均每節課使用手機時間超過30分鐘。
調查稱,“使用即時通訊工具聊天”是大學生課上用手機的最主要用途,其后為“獲取新聞資訊”、“收發短信”。還有近三成大學生表示,在課堂上用手機輔助學習。
而易班網近期發布的一項大學生移動互聯網使用情況調研顯示,超過80%的大學生會在課上使用手機上網。究其原因,42.8%的學生認為課程太枯燥乏味,19.5%的學生表示有即時查資料的需要,還有7.1%的學生稱是與同學交流的需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