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斗
余承東從來不是個按常理出牌的人。
當年在華為無線部門時,余承東要做第四代基站,要把GSM、UMT、SLT做在一塊板上。這將在技術上承擔巨大風險,而且成本高很多,做出來可能很多指標也不能達標。所有人都在質疑余承東的決定。
余承東堅持要做,就一個理由:我要不這么做,怎么超過愛立信[微博]?你告訴我有沒有其他辦法,沒有?沒有就按我說的辦。
最終,他做成了。
余承東相信很多事情能做成,這可能是他從小的英雄情結,革命浪漫主義情懷作祟。開始會有聲音說他吹牛,好大喜功。他很少為此苦惱,當事情做成了,聲音就止歇了。
“很多目標,不管是余總還是雷軍[微博]做小米,我覺得他們是真信。如果真信仰這事,可能就不算吹牛。你真信這件事你就會想著這件事,就會真想著事情是什么樣子,到最后就真把事情做出來。這可能就是夢想的力量。”華為消費者BG營銷副總裁邵洋說。余承東的信心,能掃平一切障礙。“不行”這個詞在余承東字典里不代表結束。他善于找到同盟軍,另辟蹊徑,把事情推展下去。
“他做事可能很少講邏輯。如果講邏輯的話,我們做過的很多事情想都不要想,這不是最重要的素質,但是他有方向感。”邵洋說,華為人的主管,最重要的是六個字“有仗打”“打勝仗”,特別怕的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做事情無論怎樣都會累,最怕的是累了還無效,這才是員工最痛苦的。華為的優秀管理者都是方向感很好的人,能夠帶著團隊走到要去的地方。”
如今,余承東帶著華為從運營商代工品牌一步一步走出一小塊天地,經歷了多次失敗的嘗試,華為樹立了中高端的品牌形象。
但是到目前為止,華為并未從技術的窠臼中逃出生天,即使P6,當時也是打著全球最薄的手機的旗號。如果說有些品牌是技術和營銷并重,有些長于營銷,那華為無疑仍然長在技術。
余承東對消費品和藝術的認知,也沒有多少長進。說起來,他還是得說回在歐洲做市場的那幾年,幫人代買奢侈品給他的啟蒙。“Gucci[微博],G-U-C-C-I是吧,我當年連這也不認識。”到目前為止,雖然余承東說自己偏好的是頂級西裝品牌杰尼亞。但遺憾的是,他身上的杰尼亞西服從未和他有機的融為一體過。
從骨子里,他還是個工程師,相比其他廠商,他有技術上的優越感。在尚未找到更優的解決方案之前,他曾經在UI上花過一些心思。
但現在明顯他志不在此了:他說UI不過是些花花草草,隨意的裝修。到最后真正有競爭力的是在大數據和云計算。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8月13日13:48:31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7612.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