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挽救頹勢,只需在中高端的市場布局與策略進行調整
我們知道,三星在低端市場逐步被更高性價比更高配置的中華酷聯小米蠶食,而蘋果iPhone6 Plus又斷了三星在高端市場的后路。日前就有數據顯示,在中國大陸市場缺席的情況下,蘋果公司宣布iPhone 6和iPhone 6 Plus正式開售后前3天的銷量超過了1000萬部,打破iPhone 5s和iPhone 5c于去年創造的900萬臺的紀錄。而去年這個銷量則是包括大陸市場首發。截止目前,蘋果iPhone6/iPhone6 Plus銷量破2100萬部。可以看出,蘋果大屏手機暢銷的趨勢非常明顯,強勁的風頭一時讓三星大屏手機黯淡無光。
這也不是沒有原因,筆者認為,在智能手機技術成熟的階段,全球的產業會從硬件向軟件遷移,從靠硬件賺錢到更多地靠軟件的增值服務賺錢,即技術邊際效應遞減。軟件生態系統、互聯網產業布局的價值正在凸顯,比硬件比參數的傳統手機廠商的生存空間卻越來越小。隨著目前的技術邊際效應遞減,智能機最大的價值體現應該在完整而統一的“生態系統”。那么筆者認為具備最高的品牌溢價的手機無疑只有蘋果一家,加之 iPhone6 Plus彌補了長期以來存在的短板——沒有大屏手機,三星在大屏手機上的優勢被徹底瓦解。在高端市場,比拼的是品牌和逼格、工藝和軟件體驗。這幾點三星與蘋果相比,幾乎完敗。
另外一點是,隨著國內代工企業與國內隨著國產廠商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業(華為海思麒麟芯片)、大陸代工企業的技術不斷成熟和發展壯大, 三星最為人稱道的橫向一體化的供應鏈優勢正被削弱。在中端市場,三星也遭遇中華酷聯的強勢沖擊。在低端市場,三星與中華酷聯小米的“高配低價”的手機比拼性價比也完全不具備優勢,那么從低端市場一貫的機海市場走出來的三星,阻止銷量頹勢,則只需要在低端市場重新圈地鏟土,重塑入門級產品形象與體驗。如果三星能夠認清現實,從高中低端各個層級進行市場策略上的調整,憑借三星目前的品牌優勢與供應鏈優勢,若是用高端手機沖刺中端市場,低端手機調整至合理價位,避開與蘋果的正面爭鋒,強勢發力中低端,三星也有出路,甚至可能對中華酷聯小米在中低端市場造成巨大沖擊。這一點,國產手機廠商應做好后續在中低端應戰三星的心理準備,以防后續措手不及。
三星可能在供應鏈優勢強勢出擊
三星的核心優勢非常明顯,就是三星獨有的橫向一體化的供應鏈優勢。即三星牢牢掌控著從芯片、攝像頭、傳感器、CPU、面板、存儲器和處理器等硬件層面的核心技術,這種自給自足的手機元器件自產體系讓三星擁有了很強的成本和技術優勢,最新消息是三星已經生產出自己的基帶處理器,這將進一步增加三星的競爭力,另外我們還知道,三星是一家在上游元器件和供應鏈非常完善的國際化企業,三星在柔性屏幕、無框設計、下一代相機、高清屏幕等產業上游環節的的領先優勢還是相當明顯。
不要小看三星掌控的這些硬件技術研發優勢與產業鏈優勢。要知道三星憑借獨有的橫向一體化供應鏈優勢則可以有效控制成本,快速做出市場反應甚至發動供應鏈戰爭。這一點,是國產手機廠商遠遠不及的。因此,若是三星發動供應鏈戰爭,通過供應鏈環節、原材料采購環節與價格環節等環節采取壓制對手的策略,那么可能對擅長組裝手機的國產廠商會造成巨大沖擊。因為我們知道,曾經三星就曾優先為自家手機提供先進液晶屏幕,將技術優勢轉化為銷售優勢,轉而在供應鏈環節卡位競爭對手,而對手則因為三星的原材料供應限制而沒能將其當時產品大規模上市。而事實上,國內華為手機也在供應鏈環節吃過虧,比如當年華為發布全球最薄手機P1S之時,正是因為三星不肯供應屏幕而夭折,這也是華為投資開發海思K3和麒麟系列芯片的外部驅動力。在這一點,在供應鏈環節存在諸多短板、大而不強的國產手機尤其需要警惕。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10月10日12:18:21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30679.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