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囧被批,你怎么看????

生活道理評論1,768閱讀模式

一個《泰囧》莫名其妙地票房突破11億,打敗了科幻的、苦難的、生澀難懂的、黑幫仇殺的等很多高成本電影,以小博大,成為中國有史以來觀影人數最多,票房最好的電影。
一部電影火了,爭議就多,這屬正常。我想,大家如果從電影制作、題材選擇、宣傳營銷、成功啟示等進行探討,這無疑對中國電影是有益的。可怕的是,有人來一個“羨慕嫉妒恨”,把一個電影提高到意識形態,加以批駁,就有點過分了。
“《泰囧》是一部典型的‘三俗’電影,低俗、庸俗、媚俗!以電影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產業不能只是緊盯票房,而應該注重文化導向,注重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素質與品位。”華中師大文學院教授、作家曉蘇在市“兩會”上炮轟電影《泰囧》對于文化產業的不良示范。
俗,真是俗!
當然,我不是說《泰囧》,而是現在的那些無所事事的所謂專家。
中國電影既拍不出《阿甘正傳》、《美國往事》這類現實題材的電影,也拍不出《阿凡達》、《指環王》這類科幻、魔幻題材的電影,也拍不出類似《拯救大兵雷恩》這樣充滿人性光輝的主旋律影片。現在好不容易弄出一部皆大歡喜,讓觀眾暫時忘掉現實煩惱的電影,卻被專家教授說成“三俗”。我只想說,專家和中國電影觀眾有仇嗎?中國電影觀眾就那么沒有品位?就那么喜歡“三俗”作品?
我們泱泱大國及其延伸出來中國電影,好像應該有很多充滿對現實批判,正視現實問題,敢于揭疤,敢于“治病救人”的電影。但,現實很殘酷,我看到一微博:我的一個做電影的朋友告訴我,他無意中去庫房查數據,發現最近七年來不許播放的電影達達6000多部。6000部,差不多是膠片回收廢品場。我相信,這6000多部禁放的影片,絕大多數是現實題材的影片,或許觸及了某一個“敏感神經”,這些電影作品就這樣被拋棄了。
既然觸碰“敏感神經”的不敢拍,拍了也白拍,那我們得電影市場有什么電影呢?
我感覺影視作品其實就是三類:豪情萬丈的主旋律影片、光怪陸離的小資愛情生活、不斷穿越的皇帝、皇妃的后宮生活。這三類毫不疑問地都回避了現實生活,現實題材,除了臆造歷史,勾心斗角,粉飾太平外,你看不到影視作品對現實的批評,對現實的反省,對現實的提出建設性的意見,這是影視作品應該有的作用,在這個電影中幾乎沒有。
在中國拍電影,現實題材“禁區”太多,你幾乎拍不出來,就是拍出來幾乎就可能和“6000部”一樣的命運。你看過影視作品中反映老百姓對抗拆遷的嗎?你見過真正探討中國腐敗根源的嗎?你見過真正反映西部貧困山區孩子上學翻山越嶺,走幾十里路,一天只啃一個土豆的電影嗎?你見過反映社會最底層老百姓生活抗爭的電影嗎?你沒有看過,這都是“禁區”。
這都是真實存在的,但你卻無法真實地反映出來。
我們說話劇也好,戲劇也好,包括電影,好不好是不能導演、演員說好就好,其實要去看這些劇種的觀眾都不是白癡,他們有自己的選擇。一部影視作品的成功是導演、 主演、劇本等方方面面因素的疊加。我總認為電影的好與壞,票房還是很重要的,電影不能自說自話,電影本來就是一個娛樂大眾,讓大家娛樂的東西,不需要太高的說理和深刻人生道理,你說你的電影好得不得了,如果沒有人看,也就是廢品,那是浪費投資人的錢,白占了一個電影指標。
電影的好壞,不算導演說了算,不算主演說了算,更不是所謂的專家學者說了算,應該是觀眾說了算。
中國電影有一點怪,中國導演更有一點怪。總有一些所謂導演一貫標榜自己的電影如何有深度、有人生哲理,好像他的片子一個殺人犯看后都會放下屠刀,趕快到公安局自首似的, 我認為這是“專家電影”,不合適文化水平還比較“低”的老百姓。這樣的電影一是把自己當成“陽春白雪”了,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嚴重脫離群眾,站在道德制高點,動輒一大通人生哲理,把人說得云山霧罩的,不知所謂。同時,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這樣的電影一般票房慘淡,綜合上述因素,這些導演連同那些所謂“專業人士” 一般是先罵老百姓不識貨,強烈“鄙視”那些票房巨高但在他們眼里巨差的電影導演。老百姓肯掏錢進影院看的都是巨差的電影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我認為只有電影的票房能說明電影的價值,你要說自己的電影好,卻無一人觀看,這不是觀眾的素質問題,而是導演的素質問題,最可氣的是這些導演浪費了投資人的錢,還死乞白賴的繼續拍所謂內容深刻的電影,這是無恥啊。
《泰囧》這部電影,我們不必拔高它,它就是一部按照電影規律和群眾需求拍攝的、低成本正常電影而已。《泰囧》又不是有關部門的贈票,也不是誰那把槍對準觀眾的頭“非看不可”,錢在觀眾口袋里,是觀眾用實際行動推高了電影票房。難道說,這3000萬觀眾都是“三俗”愛好者?這叫污蔑。
現在的老百姓活得累,看書要接受品位教育,看電視要接受導向教育,看過電影還要時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在電影中去“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素質”?專家不累,對不起,觀眾累了。觀眾希望用短暫的歡樂撫慰現實的傷害,行不行?不要一天到晚在我們耳邊談“高尚”、談“教育”、談“導向”、談“素質”好不好?不是很多被抓獲的貪官,在任時,不都是大談、特談廉政的清官嗎?說多了,很多貪官就認為自己是清官。當然,素質談多了,專家也會認為自己就是中國道德制高點的圣人。
我們完全可以對《泰囧》電影現象進行反思,而不是肆意詆毀。
俗,真是俗!這些偽裝成“道德家”的專家們。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3年1月12日00:38:1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3083.html

發表評論

匿名網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確定

拖動滑塊以完成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