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而言之,互聯網企業已經成為傳統企業,連馬云這樣了不起的互聯網人物都將落伍。你再聽聽任總的說法:你們不要受互聯網的沖動,我們也是互聯網,做好內部互聯網就可以了。很難想象,他的理解如此淺薄,與這個時代的隔閡如此之深,這實在是太可怕了。
三、合理性遮蔽法則:一切都很合理,但一步步邁入陷阱。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是因為智能手機的出現,智能手機的價值并不僅僅是這個物理設備,真正價值是移動互聯網的入口。遺憾的是,華為在智能手機領域的重視和投入遠遠不夠!
對比一下華為手機與小米的成績。華為是一家成立25年的企業,小米是剛剛成立3年的手機公司。2013年,小米的出貨量僅是華為出貨量的36%,收入卻是華為的60%,利潤是華為的200%,凈利潤率是華為的350%。從這些數字能看得出來,華為手機雖然在銷量上超過了小米手機,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最有機會的業務已經被后來者給追上了。為什么?
我認為這樣的戰略失誤可以被“創新者的窘境”所解釋:顛覆性創新往往最早出現在大公司,但常要為主營業務的增長讓路,結果扼殺了在非主營業務上大放光芒的機會。這也是我提出的“合理性遮蔽法則”,當時代被時代顛覆,或者兩個時代相交時,在上一個時代所有正確的決策全部成為下一個時代被顛覆的原因。
華為收入來源于三大事業部:運營商設備事業部、企業設備部以及終端消費者事業部。前兩個事業部面對企業客戶,收入分別占總比的73%和5%,第三個事業部面對終端消費者,主營業務是手機,收入占比22%。華為把所有資源鋪到主營業務上去。大致估算,華為手機業務收入已經是主營業務的1/4左右,增長率是主營業務的2-3倍,表明這個業務完全有可能成為新興主業。
但任總說,我們只允許在主航道上發揮能動性和創造性,不能盲目創新,發散了公司投資與力量。輪值CEO徐直軍的年度致辭也總結了2013年的八點成績,智能手機僅僅被排在最后,只是“在智能手機為代表的終端市場極大地提升了產品品質和品牌競爭力”。
更為現實的是,運營商設備市場幾近封頂,華為已經不可能再靠這個市場獲得高增長了。華為2011-13年間的主業收入增速分別為3%、6.6%、4.1%(按余承東微博說手機業務增長18%計算,2013年主業增長僅僅有2.5%)。原因何在?首先,華為因為政治原因進不了美國市場,這是運營商設備最大的市場。其次,受到微信等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沖擊,運營商正在迅速地空心化、管道化,盈利點從語音變成數據,短信和電話這些收入來源都正在枯竭。再次,這已是一個成熟市場,近十年行業規模一直徘徊在1200億美元左右。在全球的五大玩家,華為幾乎已是行業老大,市場占比達到大約30%,可供挖掘的潛在空間所剩無幾。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1月10日11:51:16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6622.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