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銀行還直接抬高活期存款的收益率來挽留客戶,如果客戶不選擇購買貨基,那么可以選擇銀行發行的類活期的理財產品,而收益率遠遠超過活期。如中行發行了一款日計劃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2.3%左右,此外工行、交行都紛紛發行了類似產品。而招行有一款類活期產品收益率甚至超過6%。銀行正在通過類活期存款理財產品以及收益較高的貨基產品降低門檻等多重手段來挽留客戶,狙擊儲戶搬家。一銀行業人士說,由于儲蓄存款加速脫媒,銀行受互聯網影響正在進行自我革命,“這是銀行的反擊,肯定會對互聯網金融造成沖擊?!?br />
然而,銀行的自我革命與互聯網金融短兵相接實際上是一場雙刃戰,一方面能夠通過提高利率價格挽留客戶,另一方面又面對成本的壓力。許建文認為銀行無論采取何種狙擊方式,只能延緩銀行的存款流失,但不能阻止存款流失的大趨勢,“除非銀行把所有活期存款變成類似產品,但這樣銀行的成本會急劇上升,對銀行來說一個致命的打擊,甚至會立即陷入虧損?!比绱艘粊?,銀行這場互聯網金融的狙擊戰不得不打,但并不會太徹底。
深陷互聯網迷陣
互聯網金融火熱以及高調的宣傳,讓傳統銀行似乎顯得黯淡無色。微信理財通首日吸金8億,當時搶購的熱烈甚至導致了系統癱瘓。此前中國平安測試壹錢包時,也由于大量客戶同時申請導致網絡大塞車。而這些客戶,從前都是銀行的忠實客戶,而今通過注冊搖身一變成為了互聯網金融的客戶。
許建文認為在銀行與互聯網金融渠道戰中,互聯網更有優勢,理由是收益相當的情況下網上自助式購買比銀行更方便,同時互聯網營銷比銀行營銷效果更好,“互聯網會炒作效果很好,營銷成本比銀行低。”
互聯網金融這一輪代銷貨基產品的熱潮,使銀行忐忑不安,倒逼其進行了反擊戰。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依互聯網巨頭們現在可見的勢頭,未來除了作為強大的金融產品銷售渠道,另外匹配的只能是小額金融服務。
許建文認為,雖然互聯網在渠道上對銀行造成巨大的沖擊,就金融服務上來說互聯網只能滿足提供小額貸款的需求,“真正要做大項目,還是要做落地的調研,銀行還是很有優勢?!?/p>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1月25日13:33:33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17911.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