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經歷了最近兩年品牌知名度的持續強化之后,卻在4G這個風口被外界解讀為呈現下行趨勢。如此一來,小米在4G時代將落后于華為手機的聲量漸高。小米與華為手機最近屢屢被業界拿出來相提并論,非此即彼,雙方的觀點勢如水火。其實從筆者看來,小米與華為在終端的優勢與戰略打法上,卻恰恰可以形成互補,雙方都有可取之處。
玩轉4G取決于小米對產品技術打磨與對未來用戶的理解力
看小米與華為的未來,必然要看4G的布局。在4G臺風之下,小米失去先機,下行明顯。有評論人士稱,小米更多的還是為了證明自己給投資人看,他還顧不上布局未來(4G手機),他充分詮釋了“活在當下”的意義,當下掙錢最重要。但他們或許選擇性的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業界均知的小米手機技術缺失造成的供應鏈環節的短板,無論是2013年因為高通驍龍800芯片供給遲緩導致小米3聯通與電信版發布后推遲四個月才上市,還是在如今在中移動4G發展風口,小米仍沒有推出4G手機跡象,都可察覺小米在這方面的欠缺。在3G時代,高通還有聯發科、英偉達、展訊等競爭對手,在4G時代,高通卻是LTE技術領域最主要的芯片廠商。因此,在4G時代,包括小米的其他廠商都繞不過高通4G芯片。
在4G臺風之下,技術底子厚的華為在4G時代的優勢可能會相對明顯,華為有自家的海思芯片。在運營商,供應鏈上有著獨特的先天優勢,因此小米在芯片資源獲取與芯片成本上失去話語權與控制權,與華為對比,性價比優勢將不再持續。
而小米的底氣就在于積聚著海量有超高忠誠度的小米粉絲,可通過持續打造粉絲與顧客社區而面向未來,但小米的問題在于,當智能手機用戶的增長已到了天花板的時候,如何培育新的用戶是一大難題。同時,對于小米手機粉絲而言,超出期望是米粉的心理預期,讓米粉持續尖叫讓才能最大程度提升對于粉絲的粘度,尤其在已有的大量忠誠粉絲的基礎上,如果小米在4G這個重要發展段位被卡主了咽喉,產品失勢,往往會走向其反面,粉絲有可能粉轉黑。
因此小米手機能否玩的轉4G時代,取決于小米是否加強了產品與技術的打磨能力以及對未來用戶的理解力。小米手機能夠飛起來源于其恰恰處于一個屌絲文化盛行的風口,究其原因,小米憑借著細節與營銷戰略創新固化了外部市場和用戶形成的慣性認知。可屌絲畢竟會長大,當他們處于社會中堅的時候,屌絲是否開始變成了一個“羞恥”的標簽?而未來用戶是否會依然喜歡以”屌絲”自嘲為榮來尋找認同感?為屌絲代言,會否依然奏效?這取決于小米對未來用戶的理解力是否透徹。
- 本文由 米粒在線 發表于 2014年7月3日01:32:32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m.bjmhhq.com/25233.html
- 科技
- 新聞
評論